這裡所要討論的不是生理層面的後遺症,而是心理層面的影響。
當冠狀病毒接近尾聲時,許多公司發現很難找到員工。在美國有個說法,因為在疫情期間,人們習慣在家透過網路上班,也就對去工作場所上班,興趣缺缺。
在能量層面的觀察,可能跟想像的不太一樣。冠毒疫情的能量界力量屬於水元素過盛,因為冠狀病毒的能量就是水元素。水元素的另一個表象就是害怕與恐懼,也就延伸成為限縮、不積極等表象。人就會變得缺乏熱情,對事情顯得沒有興趣,對困難也會感到無法跨越,對行動和體能活動變得懶惰。
例如,即使疫情已經弱化近尾聲,2022/12/1 開始鬆綁室外口罩令,2023/2/20鬆綁室內(除了特定的空間需要)口罩令,人們無法不戴口罩生活,害怕的心裡仍然持續存在,甚至害怕沒戴口罩的人。
心理層面的傳染病,影響更長遠,影響到人與人的關係。
在都市化的進程裡,我們觀察到大都會的環境裡,人們傾向於跟他人保持距離,鄰居間不相往
來,這已經是都會氣場的污染結果。如今再加上疫情錯誤的用字「請保持社交安全距離」的後遺症,人與人之間更為疏遠。這是一個傳染疫情,在安全顧慮上是為了健康安全,才採取避免感染的距離。這不是社交安全,不是人與人間的關係有安全顧慮。在能量的領域,確實不同的言語有不同的力量,造成不同的解果。古時候,孔子就曾說:「... 必也正名乎」文字用錯了意念就會被改變。這個影響拉大人與人的心理距離,其中有害怕的能量,而害怕的能量又和社交一詞綁縛再一起,對社會的和諧和互助沒有甚麼幫助。
而這些問題背後是過盛不協調的水元素,也會進一步的汙染人們的基輪,基輪掌管一個人的體能、運動、活動、積極、財富、自癒力、健康的力量來源。
這就不難理解,為何疫情後人們變的懶散、不太有工作的意願,即使經濟上已經到困難。這是能量面的影響,是屬於大環境力量下的共同影響。這是值得社會工作者注意的課題。
而這個問題,在正統物理學上,是熱力學或動力學中所闡述的「熵」,「熵」用來計算一個系統中的失序現象。而所謂的失序,在人體宇宙裡,說的就是這個「眉心輪」,一個人沒有自己靈魂的力量控制自己的方向,自然而然,這個身體就開始被環境力量的擴散(物理語言)或汙染(能量學語言)所影響,一個人就不再是完全的自己,成了宮廟語言中受了驚嚇的「失魂落魄」,於是就有收驚這種儀式。
所以,人類的心理層面,是有非常多未開發的領域或黑暗大陸。歡迎有志者,前來學習能量,探索自己的內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