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找到宇宙的奧秘,請以能量、頻率和波動的形式去思維。』 -- 尼可拉 泰斯拉
在我們所經驗的物質世界裡,物理學說明能量與物質永不消滅,只是轉換。也以愛因斯坦的能量公式來理解: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值。
當我們面對所觀察的宇宙,卻發現這個定論,只適用於現有宇宙空間裡佔1%不到的物質存在上。
在能量的探測上,我們所謂的真空或太空,卻充滿無法用儀器測量的能量。這些沒有物質存在的空間,所充滿的能量,是純能量,沒有物質的因素,所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公式也要修正才能適用。
今天的科學家,在瑞士的地底下蓋了一個巨大的粒子加速對撞機,希望能撞出這個測不到的空間裡面有甚麼東西。他們希望找到上帝的粒子。如果他們能往回溯,看看泰斯拉的建議,或許他們應該是去找上帝的聲音。
因為,在古希臘,在聖經典籍上,一再的說到這世界的創造,是上帝的音(Voice)或語(Word)所成。泰斯拉的建議是因為參考了古書?還是他的發現證明了古智慧的真理?
在療癒的領域,療癒師們每天都在使用各種的頻率能量來改變身體的能量層面(運作在看不見也摸不到的空間裡),藉以改善物質界身體的健康狀態。療癒師可以清楚的探測到這些能量空間的改變,和肉體隨後改變的緊密因果關係。在這個事實上,我們是無法不承認在另外的空間裡有能量的構成,它精密的規範並演示能量的結果在物質空間上。是有非物質的能量以頻率來定義,以波動呈現。
在能量療癒師的體驗裡,泰斯拉的說法是完全正確的事實。只是我們的科技還有鴻溝需要跨越,去完成最後的一小段連結,以便理解宇宙的奧秘。
神與頻率的關係
這裡可以進一步參考聖經的內容。看看聖經上所說的和泰斯拉所說的頻率或波動是否有些關類似的關聯。我們從這聖經這句話開始來看神與頻率的關係:
『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 --【John 1:1 King James Bible】
在中文聖經各版本裡,因翻譯者的認知,通常被翻譯成: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 【約翰福音 1:1 】
可能與原文意思有些距離。重新再看KJ聖經版原文,以泰斯拉的觀點,這句話應該是:
『太初有語,而那語曾與神同在,且那語曾是神。』
而語是話語,是說出的聲音。也就是波動的力量。而我們忽略了一件事:是甚麼力量產生話語?
再看聖經啟示錄:
『And he was clothed with a vesture dipped in blood: and his name is called The Word of God. 』 --【Revelation 19:13 King James Bible】
『他穿著一件浸過血的袍子;他的名是「神之語」』 --【啟示錄 19:13】
神被一具壟罩著血的形式所包覆。所以,神是有意識的靈魂,有一具代表生命形式的外衣。祂的名是神所說的話語。
那麼神曾說過甚麼話語?最經典的是創世紀之初: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創世記 1:3】
『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 --【創世記 1:5】
神創世界時,是靠他說的話語。他用波創造世界。
不知是巧合還是真的如此,數千年前的學者們,紀錄的宗教語錄,曾經假設(或認定)這宇宙是波所形成,似乎和泰斯拉說用頻率的觀念看宇宙並列在一起震動著。
如果這是有意義的,那麼聖經上有一句名「言」:
『So God created man in his own image, in the image of God created he him; male and female created he them.』 --【Genesis 1:27 King James Bible】
『神就以他自己的形象造人。神的形象被創造出來,是他;男女被創造出來,是他,也是他們。』 --【創世記 1:27】
我們都聽過這句話。所以如過假設是對的,人就繼承了神的形象:「人被一具壟罩著血的形式所包覆著」也就是說,人是有意識的靈魂和一具包覆著他並帶著血液的身軀。
人與神是類似的形象,就有類似神的能力和力量。所以,人可以創造自己的世界,他的世界必然是用他的「語」所造。他用話語創造自己的光明世界和黑暗世界,也就是他的白天與黑夜。在眾人前,他努立表現也以為自己是光明的,他感知著自己的世界,卻常常不明白為何發生自己不喜歡的;當他獨處面對內在時,他也常常會進出黑夜的陰暗,他卻不知道自己是沉睡著。他是自由的,但他就要住在自己所創造的世界裡,無法逃離,只能面對,並繼續創造。
直到他覺醒自己的起源與力量,並學會善用他繼承的力量,也許他會開始問自己是誰,繼承的力量是哪來的?他創造的世界、他的人生和他穿得袍子對他是甚麼意義?在能量的訓練下,透過療癒的練習,我們似乎朦朦朧朧的快要看到一些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