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靈性,能讓不同的宗教間趨於和諧。
而在細節,我們看到其共通的靈性本質。
~ MCO
靈性(spirituality)是了解、練習、辯證以靠近自我本靈(高靈)所在的路徑、方法或學習。
而多數宗教是基於信仰的靈性方法。信仰是自己修行的基石之一,不合適用作衡量他人的尺。所以靈性之路,需要強調了解與練習,並要客觀能辨證。
無論任何宗教共通的都是勸人為善,助人,犧牲奉獻。其目的並非只是倡導道德規範。其內在的原因是基於:「一個人創造自己的世界」。
有時候,我們會聽到「自作自受」,並非是一種冷酷的負面批評而已,另一個層面,也是在敘述,一個人的問題,必須曾經創造過「因」,才會遇所到今天發生的「果」。而通常我們是不會記得曾經說過做過的,也就難以理解所遭遇的。難免就會怨天尤人,認為自己運氣差,碰到小人,處在不幸的環境。
每個宗教也就會勸人:
「不因善小而不為,勿因惡小而為之。」
「善念、善言、善行(good thoughts, good words, and good deeds)。」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很多
宗教間的區隔,始於對宇宙的本源稱呼不同。它因於語言的聲調不同。人們也就開始互相指正。這也蠻奇怪的智能問題。例如:
基督教: GOD, Lord (我們翻作神、上主、上帝),沒有形體,所以禁止膜拜偶像。
回教:Allha (我們翻作阿拉),沒有形體,也是禁止膜拜偶像。,
佛教:佛是佛教最高的稱呼,佛的意思開悟者,意義和神不同。弟子們曾問釋迦摩尼佛有關神,釋迦摩尼佛並無正面的回答。按照靈性的觀點,佛教裡比較接近神的用字是空(梵文Sunya),空也是沒有形象。
道教:道 (英文翻為Tao),道無形。所以道生一... 三生萬物。
印度教:Parabrahman (翻作至高梵,或宇宙至高靈),也是說無形,但是印度人還是給他畫了個形像。
從對創造宇宙的至高靈名稱開始,人們就區隔。宗教有個特點,信仰聚集信眾。固然確保了宗教的傳承延續,同時間造成區隔其他宗教信仰的人或不信宗教的人。越是區隔越不容易去了解別人的宗教,將對方含糊的歸類為異教(不同於我的宗教)來了解。
MCO說,在研究各宗教的背景和內在的能量意義,事實上,每個宗教(包括非宗教的各種修練法),最後都是走上同一條路。不要為宗教起於不同的文化,語言,認知和群眾背景或表面上儀式、服裝、經典裡的故事不一樣而誤解他人。
這也是為何人類會以性別、膚色、語言、國家、區域、族群、黨派、年齡、知識程度、職業、生活型態互相區隔並產生歧視,甚至以鬥爭來削弱對方或用戰爭來毀滅對方。這是我們要警惕的內在黑暗問題。這問題,同時也是我們會遭遇生活不順利的「因」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