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

願望與黃金定律


般尼克療癒常在月圓時舉辦許願靜坐。有學員問到許願是否是份內之事,人不是應該無所求,自然的生活就好,不要貪圖非份。這是很好的課題。

說到許願,容易令人想到「圖非份之想」。宗教裡常說,人不要有妄念。也就是不要貪圖不是份內的願望。佛祖也告戒人們不要執著。如此衍伸下去,在信仰的領域裡,就有人解讀為:不要隨便索求願望。如果再延伸下去,會認為下願望,求神相助是不太好的方式。人只要靠自己努力不就好了,下願望並沒有必要。但是,我們可曾覺察自己的「努力」裡常伴著自己分秒間所下的千許萬願?

我們不妨看一下,大願如菩薩所下的慈悲之願,或如耶穌基督以自己生命救贖全人類的願力。這些大願,以我們人類的角度來看,是不可能的任務。這是妄念嗎?當然不是。如果願望是善意的,求願望的實現,並無任何不妥。願望的起念是重要的。我們身為人,要在世間生活,要養家活口,要照顧子女、父母的生活,甚至要照顧公司內員工的生計。在無常的人世中,誠心祈願順利和豐盛的滋養是自然的,這願望是單純且善意,也是悲憫的。

如果細想一下,人們的每分每秒的心念,是有很大部分都在下願望,只是自己並不知覺。例如,早上起來,心中想著時間很趕,「希望」趕得上班車,準時到公司,趕上了就心中歡喜感謝。看到子女騎車上班或上課,就「希望」他們一路平安上下班。看到親人生病,無人不祈願早日康復。這些小小不斷的願望,時時都在下著。從能量上來看,這和去廟裡燒香下願望,並無兩樣。都是在創造一種意念的能量,只是在廟裡或教堂裡的祈願,比較專心,又有信念上的力量,所下的願望意念能量比較大些而已。而這不同程度的願望力量的實現過程是相同的。意念終究引導行為,行為實現結果,這和靠自己努力並無很大的不同,只是察覺力的涵蓋廣度不同而已,凡事有因果。這是物理定律。不會因為所開的車子大小不同,力學的原理會不同。它們只是係數不同,用的公式是一樣的。

或許有些人們「希望」獲得財富來完成非善意的用途,這就成了妄念。不是善念。不應鼓勵。避免他害己、害人。

而「願望」的本質,就隱藏在各個宗教、文化裡不斷重複所教誨的黃金定律裡,例如:

  1.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3. 你希望別人怎麼待你,你就怎麼待人
  4.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兩個人可能行為上是做同樣的動作,但是起心動念不同,種下的種子就不同,將來收穫得就不同。因此,黃金定律會叮嚀人們,你想要甚麼願望實現,最好在對待別人時是有相同的心念。如果希望別人失敗,自己才成功,就會替自己種下失敗的種子,自己所下的成功願望裡就有這個隱性的種子,將來願望實現時,就會發現這隱性的種子悄悄的成長開花。而人們總是給它冠個「犯小人」的標籤。這絕非無中生有。

千百年來,各個文化裡的古聖先賢,是不會無病呻吟,打電話互相串通好,都說同樣的話。因為,在能量場裡,是可以清晰的察覺這些種子的存在和它的影響。

許願,或下願望,本身是沒有屬性的,是人類智能上的日常功能。在它的空性下,不因人們的解讀不同而有不同的結果。結果只是呈現一個人的起心動念的種子而已。不要過度的關心它,也不要忽視它。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能力,善用之。就像人有雙手,總要動。可以用它們來繪畫、雕刻、工作,也可以用它們來逞強鬥狠。只是一念而已。

而真誠的祈願,是人面對大自然供養、使生命延續的一種謙卑、尊敬與感恩的態度。人因謙卑而獲得滋養、獲得療癒。

佛經說:人乘願而來。
請慎選心中的願,就能好好的描繪自己的未來!

在每個輪迴裡,人是為了「拾穗」而來。
慎播心念的種子,真能覺察的活在當下,就能耕耘出自己美好的來世! 這是三世緣。

換句話說,也就是簡單的「心存善意,口說善言,身奉善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