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1日 星期四

生活在教導裡

『我們很多法友們,都想要修行,但是卻將大部分的心力都花在現實生活中,而對於內在的修持,沒有任何信心,也可以說自心沒有對佛法生起強大的力量和信心。所以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沒有習慣在法的修持上,沒有修持的習慣,很自然就會將佛法和生活分開。』
——大寶法王噶瑪巴(全文:http://t.cn/R2zCbA7)


生活中對一個人的挑戰裡,最大的兩個是財富與人際關系,兩者都起源于生存權的保護。

一個人會遭遇什麼樣的人和什麼樣的事,是和自己的頻率有關,一個人的特質,吸引特定的人和事。

與其花時間去對付揮之不去的厄運和小人,不如認真修自己,去吸引對的人與事。

老師是太陽

『你是月,老師是太陽,你能反射多少,是憑依你的態度。』    -- MCKS

老師就如太陽般,沒有偏頗也沒有喜好的輻射出他的光明(教導),

一個學生能將多少的教導反射到他的腦中,要看他的姿態(pose) -- 上課時,手腳不要交叉,要提高接收度。

一個學生能將多少的教導反射到他的腦中,要看他的覺察(attention)程度 -- 學生智能與情緒身體的頻率範圍。

一個學生能將多少的教導反射到他的腦中,要看他的尊敬的程度(manner) -- 學生靈線的寬度,決定他吸收的量。

一個學生能將多少的教導反射到他的生活中,要看他的專注的程度(concentration) -- 學生管理他所有氣輪的能力,這決定他所學有多少反射到他的生活中。

我們修行如何,不是MCKS的問題,全部都是學生和他的身體的問題。

祈願我們能在老師的祝福下,認真調好自己的身體,情緒,智能,並能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上,及早成為自己生活的滿月圓。如所願!

2015年5月13日 星期三

I AM THAT I AM - 「我」的本質


「我」不是一個真實的存在狀態,「我」不是一種獨立狀態,一切都是相依而成的。當我們講到「我」沒有真正的存在,「我」是空性的話,並不是說「我」完全不存在,而是不以我們一般認為的方式存在。人生中有一個「我」的存在,但需要依「他」,才會有我的存在。以如此來瞭解的話,是空性生起的第一步。如果對空性沒有一種基礎或根本上的瞭解的話,不知道」的真正原貌,是比較難生起真正的悲心,類似掛羊頭賣狗肉的,難以真正的利益別人。
——大寶法王噶瑪巴


從大寶法王談到「我」存在狀態。「我」是甚麼?對「我」的認知影響一個人管理自己的能力,管理需要有系統的回饋資訊,以及觀察資訊的方法。因此,觀察或覺察,「我」,以及人的身心靈系統間,是甚麼關係?

所謂身心靈通常指人的身體、情緒、意念、智能與靈魂等層面。透過對我的釐清,人才能理解自己的定義,以及人的主體與客體和之間的關係。

從能量觀點對「我」的看法

「我」並不在這個物質時空裡。而我們的意識卻活在這個時空裡,它給了我們一個「我」的感覺。但是,這個「我」的活動內容,卻又不是「我」本身。

為了解釋著個迷思,宗教、學派用「空」、「無」、「無我」或「空性」等等名詞來詮釋。但這些名詞並非基於同一個假設,也不時同一個時代的東西,說明時可能令人更難懂。用屬於哲學的名詞來提問:「我」是屬於唯物的層面,還是屬於唯心的非物質層面?

這就好像說,一首歌的存在並不在樂器裡,或在樂譜裡。但是透過樂譜,透過樂器和演奏的人,音樂呈現到我們的時空中。你就可以立刻辨識到,是有這麼一首歌。但,如果你仔細的去觀察,這首歌,並不需要樂器、樂譜、演奏者來表現它的存在。這些時空裡的媒介,是呈現或顯化這首歌的載具。

比喻上,這首歌等同「我」。而樂器、樂譜、演奏者比擬上就好像是「我」所用的身體、情緒、智能和念頭等等。

「我」的主體與客體

「我」並不需要透過身體、行為、交談等活動來證明這個「我」是存在著的事實。「我」本來就存在,它不在這個時空裡,它是永恆的存續著,只是在物質空間生命現象裡,我們必須透過物質界的事物來感知它。基於這個原因,我們所認知的「我」必然因感知的習慣性,鎖定在身體、情緒和意念思維的活動上。這確實是讓「我」鎖在物質界的原因。也讓一般的認知找不到真實的「我」和他的本質。各宗教、神祕學的教導提出多樣的練習方法,有的是放空、觀無、放下,或解釋「我」是個空性的東西等等,這些練習法,是讓人們有機會去脫離物質界的因素,直接去接觸「我」的本質。「我」的本質是靈魂。這是眾多修練法所要確立的第一步。

所以,「我」這個主體是靈魂,「我」的客體是指肉體、情緒、智能的活動以及他們所產生的訊息和影響。這樣的認知,人的意識中才會產生觀察的點,可以脫離這些訊息和影響,將他們和肉體、情緒、智能活動相聯繫,以獨立的我來觀察、並調整。這是靈修的起點。

「我」與其他一切的關係

既然「我」並不在這個物質時空裡,「我」是真的獨立的個體嗎?這也是為何宗教會反覆地提出輪迴的主張。從靈性的修行裡,甚至是學術的研究裡,都有事證與經驗,說明輪迴的事實。於是,輪迴所依據的法則就躍出背景來,它就是「業力的法則」或稱為「因果法則」。因為有業力法則,所以人需要透過輪回重複的來到物質時空來「中和」曾經製造的「因」,這中和的現象是「果」的成就。因此,「我」是依「他」而存在著,所以必須有輪迴,也間接地說明,我並非獨立存在,是依他而存在。

那麼,「慈悲心」和了解真正的「我」有何關係?這就需要從神創造人那時的故事開始講起了...

2015年5月9日 星期六

I AM That I AM - 存在是甚麼?


我 - 存在

法國哲學家笛卡爾:『Je pense, donc je suis / 我思,故我存在!』他表達意識中的思維,證明我的存在。

這是第一步,我們稱之為哲學。是邏輯的開始,是人類使用神的「智性」發現自己的第一步。

而神曾對摩西說出祂的名:『I Am that I Am』。I AM 在古希臘語:『ego eimi』 語意 「I Am/我是」 或「I Exist/我存在」所以,摩西聽到的神名:『我是那個,我存在』

存在目的 - 發展成熟的情緒能力

無論在靈性層面或在哲學層面,是不會有太多意外的新發現。祂只是透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代,重新發現同一個東西,給那一代的人「以為是新意」的另一波的教導機會。

而當我們拿到這個教導,不能只停在那句話語上。話語只是個指標,這指標,指向一條路徑,這路徑讓一個探索的靈魂,走向他內在深沉的渴望,尋找他的源!是這個謎般的渴望,成為人類歷代璀璨文明的基底動力。而這些文明,也毫無意外的一再的墮落於人們「無法駕馭智性的重力場」裡。

所以,人的存在感,確實是起於智性的曙光乍現。而人類必須來到時空的物質界輪迴,其智性的啟動,也伴隨著人類從動物本能所帶來的物質慾望與低層情緒。因此,智性的使用通常受到慾望與低層情緒的影響,很容易陷入負面意念的傾向。這也是造成人類數次文明的消逝。

情緒與意念深受集體力量影響

對全人類而言,集體的思惟傾向,是集體的冥思,它是創造人類共同未來世界的巨大力量。人類生活的品質是由眾人冥思的內容所創造。集體不滿與怨恨不平,終將創造一個戰爭屠戮的未來,最近的兩次世界大戰的餘溫未冷。

對個人而言,自己內在的思維方向,也是創造個人世界的巨大力量。所以思維不只是提醒自己的存在,思惟的內涵還會呈現為自己存在的品質。任何一個時代的人,能否獨立於「集體思維」的雲團外,是他能否得到靈魂進化的主要因素。而這個獨立的力量是來自一個人是否認知:『I Am that I Am』的本意,來到他靈魂的真實的探索旅途上,連結他自己的高靈。這旅途不在認同他人的價值、時代的價值、或與論(Public opinion)上。真理從未因為時代不同而有絲毫改變過。

缺憾是著力點的源頭

歷史上各個宗教都說著:『善思、善言、善行。』但「善」的天空在人類看來常常覺得太過於完美而失去其真實感,因為物質界並沒有完美這東西。來自物質的欲望和佔有的情緒,常讓人想惡作劇一下,來反映自己的存在現況:「有些不完美。」其結果是失去靈魂之我(I AM)。

因此,「我思」之外,還要經常覺察「我思是何?」

從我和我執中釋放出來


般尼克療癒的範圍中,療癒「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很常見的一項。

理解的前提:能量界或靈域

一般未受過訓練的人,對於靈域並不熟悉也無從理解,但靈域確實如同我們所熟悉的時空世界般,也是依照某些固定的法則或定律來運轉,它有自己完整精細的結構組織性,也和我們的物質世界在某些層面上有相應的關係。所以靈域的現象和物質現象有很深的關聯。要理解人際關係,必須深入理解靈域的內涵。這些內涵,在許多的宗教與神秘主義的派別們都有記載,但是,為了保護一般大眾,內容多半用隱喻的方式來描述。這是基於聖者和大師們「仁慈」與「智性辯證」的必須結果,避免人們誤解或誤用造成傷害而不自知。這也是為何傳說中,人在輪迴中描述有喝孟婆湯,忘記前世,也多半感知不到靈域世界的由來。

靈域的法則也是基於相同的「仁慈」與「智性」考量給予人們一個限定的世界,以便學習與體驗。就好像父母教育小孩子,不會將所有的社會真實面一次都搬到幼童身上,這會造成不必要的身心創傷或誤解,而毀了幼童的一生。因為,我們都明白,幼童的心理和智性尚未成熟。所以靈魂是有他成長的不同階段,尚未成熟的靈魂需要到這個時空世界輪迴,用有限度(受保護)的環境,讓這些靈魂可以在比較安全有次序的環境中輪迴,學習,成長,漸趨某些程度的成熟性。

人際關係的實境

要了解人際關係,可以從人身上的能量中心(氣輪),以及人體在不同空間存在的本質來理解。因為能量界(靈域)的現象主導我們所熟悉的時空世界現象。

理解這些靈域的結構與狀態,可以幫助我們用比較科學的態度去看懂為何自己所面對的世界。這個時空世界有其相對的客觀存在性,也有其主觀存在性。一個人自己的能量狀態將這個世界「投影」成自己的主觀狀態。這所謂的「投影」真的很像是一部投影機,將這中立、客觀的世界渲染成自己的所定義的角度、景象與色彩。所謂自己的定義角度,就是自己的個性,例如既成的觀念、價值觀、理念、認知範圍、情緒屬性等等。這些屬性便是一個人的氣輪或能量中心。

人受自己氣輪的影響非常深。事實上,多數人是活在氣輪的活動裡面,所謂人際關係,可以說就是人與人間氣輪的關係。

人際關係的主要因素之一:太陽輪

在日常生活中,對人們影響力較大的氣輪是太陽神經叢輪。太陽輪主掌我執的大多數因子,因為它掌管著「我」的感知。如果一個人太過執著,他心裡會不斷的用比較、批判、辨別、找理由,來維持鞏固他所執著的中心。這便是太陽輪過度活躍的現象。

如果某個違反自我價值和觀點的挑戰過大,過度執著的人,會陷於痛苦中,拼命的找各種的自圓其說道理或理由來維持我的地盤。但他又同時知道,似乎自己的理由有破綻,不夠堅實,他開始採取自我欺瞞,忽視或架構盲點。漸漸,他看不到的世界越來越多,更不用說會看到他人的優點或甚至對自己有好處的面向。

在他眼前的世界是他心中界定的範圍,只是用他的認知投影機去投到這個世界上,他沉浸在自己的電影腳本中,只有自己投射的螢幕範圍才是世界,其他黑暗的外面,不是他的世界,他也看不見。因此,他感到不安,侷限,受到壓迫,不自在,也常常心中升起無端的怒意,覺得自己是受到威脅與傷害的一端。

人際關係的主要因素之一:心輪

願意幫助他人,願意關懷他人的,常常用眾人的不同角度去看這世界,是會用心輪力量的人。所以他會發現自己利益之外的其他觀點和原因。他是開放、不易受到自己欲望所奴役的人。他可以較為理性,並呈現出開放,仁慈,無私,祥和的態度,他很容易找到和別人協合的共通點,而不是敵對的致命點。他的投影機投射出的世界是比較祥和,安適的。

善待自己的內心,就能善待自己所處的世界。你只能感受你的內在因素,其他的只是自己內在的投影。

2015年5月8日 星期五

2015衛塞節講座

位在美國的般尼克中心舉辦了2015 衛塞節月圓靜坐活動,MCO帶領近400位療癒師和阿羅漢修士們一起舉行能量層面轉化與分配的靜坐活動。

每年此時,MCO都會再次說明這已經進行了近2500年的活動。佛祖釋迦摩尼,在圓寂前曾許諾每年在金牛座的月圓日,傳遞聖性的能量給地球上所有的生靈,幫助重靈們成長與教化,逐漸擺脫低沉的黑暗力量引誘,回歸光明與愛的聖性本質。願眾靈能獲得祝福。

MCO這次再度說明佛祖的教導,也就是佛教的「四聖諦」與「八正道」,這是佛祖要求在這一天需要重複告知眾靈的教導,為何呢?因為我們多數人都患有靈性上的麻痺,必須重複的告知,有一天醒來,應能聽懂這個教導。

MCO這次的內容有幾個重點
  1. 衛塞山谷的位置就在喀喇崑崙山群。喀喇崑崙山群是地球冠輪的位置也就是地球靈線進入點。
  2. 衛塞節的能量確實存在且發生,只是這個靈性的能量經驗,不是每個人的腦部都能力可以記錄到。只有少數的人有此能力感覺到。但是沒有感覺,不代表沒有接收到這個力量。因為,人不是只有肉體的存在,靈域層面的身體確實是能接收這個力量。
  3. 接收能量的幾何陣式,是由中間的主要接引者傳遞到第二層的五個人(呈五角星),其外面是七個人的第二圈,再外面是九個人的第三圈。然後再放射到地球的其他區域。這次靜坐依此陣式排列。
  4. 「四聖諦(苦寂滅道)」是佛祖告誡人生是有苦難,但人生不是苦難,苦難不是目的,而是要了解人輪迴是為了甚麼?苦難是因為無人不犯錯,犯錯本身是一個人面對狀況,自己的決定造成錯誤的後果,是屬於學習與成長的一部分。而因為我們是互相關聯的,所以後果會互相影響,痛苦就會發生。佛祖要我們理解到苦難雖然會來到,但它可以被解決,重點是要在智性上了解它。因此,八個重要的智性解決方法,也就是「八正道」的本意。
  5. 苦難是因為一個人的意念焦注在痛苦的事情上而無法釋懷。這在能量上很容易理解,一個人所專注的,不論這所想的事情是喜歡還是討厭,是在對此念頭或情緒增加能量。討厭一件事情,只會增加自己所討厭事情的力量。人們討厭痛苦,痛苦的力量被自己增強,就會越來越痛苦。若這痛苦是因為別人造成的,需要理解無人不犯錯,讓這事情過去,給自己自由釋懷的生活。對一個普通人,這是難以理解的,對一個修行者,這是一種練習,所以他的進步才會比一般人快速。因而可以避免在苦難中煎熬數十年,修行者可以瞬間結束痛苦或內疚。不必拖延不必要的數十年。重點是透過認知錯誤的原因,接受並改正,往前繼續進行,以後可以避免類似的痛苦再發生。
  6. 佛祖提出解決苦難的八正道,以其第一項最重要:『正確的觀點。』沒有正確的觀點,其他七個方法都不會對。正確的觀點來自於細心的觀察和正確的解讀。觀察要細心,是因為人有偏見(偏好)或盲點,觀察所得經常是侷限在自己的偏見內。沒有完整的觀察,所做的解讀自然不會有正確的可能。一個人的性別、種族、社群屬類、嗜好、價值觀等等影響一個人的觀察範圍。觀察不完整,所作的結論通常是不全面的,就會有簡化單一的結論,單一的結論,讓自己陷入不正確的期待,就會有非所期待的痛苦發生。
  7. MCO提出,第一個正確的觀點是了解甚麼是真實的自己。我是個靈魂,不要陷縮在肉體層面、情緒層面和智性層面的自我,因為肉體、情緒、智性本身有不足處,所以他們會限制我們的認知能力。觀察的第一個重點是認知自己是靈魂,才能理解自己的意念、情緒感覺、身體的行為不是靈魂本身。如此,一個人才能有超越既有情緒、智能和行為的觀察能力,或覺察的能力。
  8. 傳統上有人在解讀上產生「無我」的觀點。蔡國瑞大師曾說,這是一個典型的錯誤觀點,如果沒有我,就沒有靈魂,沒有靈魂,就不會有業力法則,也就不需要輪迴。這是對「我」的觀點不正確,它將身體和「我」畫成等號,所以要「無我」才能解決問題。從能量的觀點來看,並不是「無我」,而是要認知,身體不是「我」,「我」是靈魂,是靈魂在使用這個身體。(註釋:就當代流行的靈性語言來看,分別大我、小我,也是同樣的誤解。)「我」只有一個,就是靈魂本身,其他的是靈魂使用身體所創造的訊息和感覺。靈魂只是提供一種覺知和感應的能力。不要讓這個覺察力和意念情緒混為一談。這個認知,是透過能量上的練習與操作所清楚的呈現的事實,不是文字上或哲學上的假設條件。透過理解甚麼不是我,才能理解真正的我是甚麼。我是永存的,不是我的部分,會隨著死亡的過程消失。我也就是靈魂,它是永存的。
  9. 當認知上理解自己是靈魂,並使用這個身體、情緒和智能。一個人才能理解,他對於自己的行為、情緒、念頭有控制力,他自己可以決定是否要生氣還是高興。有些宗教會用禁食的方法,目的之一是為了淨化,淨化身體所累積的不潔,另一個更高的目的是讓靈魂學習控制來自身體所產生欲望,例如每天三餐。所以聖經上,信徒們問耶穌如何去除受到惡魔附身?耶穌說,透過祈禱和禁食。如果一個人能對肉體的需求有控制力,這些靈域的干擾自然無法進入身體去控制身體。這是很容易理解,也是能量上的事實。
  10. 如果能從能量的觀點,也就是奧義學的觀點來學習,很多宗教上的文章內容的本意可以清楚地呈現。
  11. 正言、正思、正行、正確的靈性修行。提到正言,蔡國瑞大師說過當誠實與傷害同時存在時,慈愛的法則是最高的指導原則,不要因為是實話就說,造成別人的痛苦。要瞭解到,修行在自己,自己不能說謊,不代表自己就可以拿實話來傷害他人。寧可不說。因為他人的問題,是他要自己去解決,自己如果不能幫忙,那就要寧可不要再對他做額外的傷害。
  12. 在修行上,要理解到人和物質界的累積,最後一個也帶不走,蔡國瑞大師曾說:『即使是一件內衣也帶不走。』你只能帶走你製造的業力。所以能將物質轉換成好的業力或功德,是較好的方法。
  13. 正確的合一觀,一個人可以和各種的東西合一,這是一種經驗,但不是最重要的合一。最重要的合一是與神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