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身、心、靈」和「我是誰?」

靈性修行者,常談到身心靈的平衡或整合。可以得知,在生活上,修行者感到身、心、靈有不平衡或散亂而無法有效的控制。

在學識上,有許多的書談到如何在智性上的處理來達成身心靈的平衡,或有某種程度上的控制。在修行上多數是用體操、靜坐方式來達成平衡或整合。而多數的人會感到,靜坐後的平靜和愉悅只是短暫的,在平常的生活裡,這些暫時性的祥和感覺,常常無法持續,甚至消散無蹤。為何?

甚麼是身、心、靈?
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個身體,有顆心,生活上會有「肉體」上的享受經驗和病痛經驗,在「心情」上常有高低起伏的感受,在「心智」上有清明時刻也有晦暗不明的時候。這些狀況有時似乎可以管理,但也經常失去控制。失去控制時,自己就會感到痛苦。而且,通常是當自己不想失去控制時,卻會隨著事情的發生起伏上下不已,無法回復自我。蠻被動的。

宗教領域或非宗教的靈性教導都強調人有靈魂,而我們也都經驗過靈感,第六感,甚至有靈性世界的感知經驗,瀕死經驗或回溯往世的經驗。所以,人們試圖去理解靈魂與靈性世界是甚麼?想知道這個似乎存在又摸不到的空間和我們日常生活有甚麼關係?也想知到「生死」是不是偶然的事件?還是一種輪迴?生命是真有某種長遠的意義?還只是一種亂數的呈現?

雖然這是人類心中的大問號,但要解答這些巨大的問題,還是要從基本面了解起:甚麼是身、心、靈。

身體
從出生時起,我們就開始熟悉這具肉體,從練習如何使用雙手、雙腳、眼、耳、鼻、口來存活,走動,到如何運用身體運動,工作,玩樂,甚至到繁衍下一代。肉體也在我們的使用過程中成長、成熟,然後走向疾病、衰老。這是一個人最熟悉的「我」。也是最直接、最實際的「我」,因為生命的經驗有極大的部分與這具肉身的經驗有關。理所當然,一個人的生命價值,有很大的成份和這肉體的價值是一致的。

可以回想自己,年幼時期,青少年時期,成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如果你年紀夠大),你會發現自己的價值觀隨時間演變。而且常常前後矛盾,互相否定。這當中和肉體的成熟程度、健康程度(好用程度)很有關係。但是,身體就是全部的「我」嗎?

心情與心智
人也是一出生,就懂得使用情緒,感受情緒。即使還不滿歲的幼兒也能感受大人們的情緒,可以很"現實"的避重就輕,很會看眼色。這個基本的情緒能力,來自於那裡?是腦部嗎?他都還沒有任何人際關係或社交經驗,為何一片空白的腦中可以如此的"精明"?人的情緒能力早於肉體能力之前,它似乎不需要發展過程,嬰兒還沒開始爬就會哭、會笑,並不需要教。可曾想過為什麼?可曾懷疑過?

心智能力,是人類有別於動物的最大差別,心智能力,讓人可以被教導,可以學習,可以記憶,可以推演,可以舉一反三,可以明瞭問題的表層意思和內在的含意,這個能力,讓人可以跨越被動的生活方式,突破自己的現況或限制,可以改變生活方式,可以創造事物,可以改變他人,甚至可以改變全體人類的走向。這個能力也是初生時就具有。我們觀察到,有的小孩天生就精於演奏某些樂器,很小就能計算屬於大學、甚至博士班的問題,這些「天才」證明人的心智能力和腦部大小沒有直接的關聯。那麼是那裡來的力量,讓心智能力有很強的表現力?

在能量場上的觀察,人的情緒能力和智能都有相對的能量身體在處理,這些不可見的身體,將複雜的訊息處理後送到腦部,腦部才有感受或理解,然後透過神經將這些訊號傳到身體有關的部位,我們才有肉體層面的感覺和經驗。

靈魂
宗教裡一直說,人有靈魂,不只是肉體而已。說死後,人的靈魂還存在。雖然,一般人沒法看到親人死後有靈魂還在身邊走來走去,所以只當那是一種說法。也有些人可以看見或感知這些「靈魂」,或者可以和它溝通。由於這不是一般人的能力,所以,有這些少數有能力的人,被多數看不見的人認定是有幻覺或幻聽,是腦部出了問題,是一種病症。因此,很多人在靈魂這個題目上,很矛盾,一方面可以非常謙誠的信仰宗教對靈魂的說法,但同時,又對有靈性溝通能力的人,視為一種病症。更複雜的是,即使有靈性溝通或感知能力的人,相互間的經驗也差異極大,也有很多自己不甚理解的現象,自己也感受恐懼和疑惑,身體也會受到影響而有各種的病情反應。讓一般的人更持有保留或懷疑的看法。

假設有靈性的世界存在,那這些人們的矛盾、懷疑態度,是來自於人對「我」的認知仍停留在最熟悉的肉體上。「我」如果是站在「肉體」與「心」的角度來看各種現象,這個「我」是沒辦法跳脫肉身的層面去理解那些非肉體的「存在」是甚麼東西。因為多數人認為「我」就是這個身體的所有實際經驗。就算在睡夢中有夢境的經驗,也不算是這肉身的經驗,因為,肉身是在不動的睡眠狀態,做夢只是腦子裡胡思亂想的延伸而已。不是實際的東西。

即使如此,人們卻不滿足於自己是「肉體存在」而已的事實,因為肉體會消逝,人需要一個更有價值的理由來說明自己這暫時的意識存在,是有更長遠(甚至永恆)的意義。只是,我們無法確定而已。那麼,「靈魂」和「我」有甚麼關係?如果「我」死亡了,靈魂是甚麼,它是「我」平常感覺不到的一部份嗎?它卻能留下來,我卻消失了。我還是消失了!

「我」是誰?
在聖經創世紀裡有提到伊甸園裡有兩顆樹,一顆是智慧之樹,另一顆是生命之樹。亞當與夏娃吃了智慧之樹的果子,知道羞恥心,也被神趕出伊甸園,生命變成有限。這是一個非常符號化的故事。在長遠的歷史中也自然被解讀成各種版本。這個故事也點出了人類的來源,以及「我」這個意識的來源。

在更遠古的典籍裡有這段創世紀的較古版本。那時,這些伊甸園中所謂的人是不具備情感、智力,反而比較像是動物。他們吃的智慧之果,代表屬於人類的靈,表示來自神的意識降臨人的肉體裡。這時這些人形動物才會突然發現自己有羞恥心(或善惡心),經文用「想找衣物來避體」來象徵。這個善惡心是人類意識中的固有的能力,不需要教。

雖然是個故事,但有它有靈性上的真理面(某一個層面):當人類的靈魂取得進入物質空間的力量時,它進入肉體,給予肉體生命現象,並同時帶來聖性的善知,而人體也承襲來自於物質面進化的動物意識,它代表無明和自私的獸性生存本能意識。這兩種意識(光明與無知,或善與惡),同時占據同一個意識空間,造做了善惡磨練的舞台,而我們常沉浸於意識的多種現象裡,忘了自己的本質。忘了我是誰。這是人類進入物質空間,必須歷經生成與毀壞不斷循環的一種必須過程。也是進化的必要方式。這是為了淬煉靈魂的力量。讓靈魂能進化。

但通常,我們會忘了自己是個人類是個靈魂,反而是跟著「內在的聲音」們的慾求和私利吶喊,一起浮沉,成為肉體和情智的身份。我們多數是沉淪於物質世界的經歷和慾望裡,受其左右,以為「我」就是肉體、心情、心智、念頭,並認為我裡面還有個叫靈魂這樣的東西。所以,人類在這個時空裡傾向於毀滅、墮落或停滯不前。

我是人類,我是靈魂
我是靈魂,我有一個肉體,我有心智和心情的能力。如果我還有「覺察的能力」,我能「看見」我的各種情緒,我的多樣意念,在意識的場景中來來回回。我也會看見肉體的需求也常常在意識場景裡上上下下。

身、心、靈並不是整合的問題,也不是平衡的問題,它是認知「我是誰」的問題。確認自己是靈魂,能讓自己在能量上,立即和自己的高靈有更緊密的連結,更有能力查覺自己的狀況,進而能用善與光明的能量,照亮自己的暗沉面,讓所承襲和使用的身體、情緒、心智狀態提升,它們的提升,就是自己靈魂的進化。

在這個了解上,當我們看見基督教教人謙誠的信仰讚美主,或看見佛教淨土宗持續的念阿彌陀佛咒,或看見印度教禮敬濕婆神讚頌祂的名,或聽見印度瑜珈士唱著SO HUM的禪音時,就能理解,他們都在做同一件事,也就是認知自己在靈性世界身分,他們都是在呼喚著自己的靈魂做為自己的主人。形式不同,但在能量上,是做相同的事。

觀自在菩薩,提示我們,要能觀自己所在,才能自由自在。你是能自在的!當你確實知道自己是誰的時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