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尼克療愈的主要目的是
『用般尼克能量療癒法去輔助對抗療法醫藥,以解除人們的痛苦。』
阿羅漢瑜珈的目的是
『加速靈魂的進化發展,如此這個人能更有能力去幫助人類族群以及地球,且養成聰慧,慈悲,善心,有力量的學徒們,他們將成為偉大的聖性樸使。』
來源:現代般尼克療癒與阿羅漢瑜珈的起源 -- GMCKS
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MCKS的大願景
蔡國瑞大師曾在他的自傳裡寫下一個大的願景:
來源:現代般尼克療癒與阿羅漢瑜珈的起源 -- GMCKS
- 目標是每個家庭有一位般尼克療癒師。
- 並在現有七十億人口中,每千人產生一位阿羅漢瑜珈士(Arahtic Yogi)。目標是產生七百萬個阿羅漢瑜珈士。
- 每十個阿羅漢瑜珈士裡將產生一位資深阿羅漢瑜珈士。總數有七十萬個資深阿羅漢瑜珈士。
- 目標是每一百位資深阿羅漢瑜珈士裡產生一位孺阿羅漢(Baby Arhat),或是總數七千位孺阿羅漢。
- 下個目標是每一百位孺阿羅漢產生一位完全成熟的阿羅漢或大阿羅漢(Great Arhat)。總共有七十位完全成熟的阿羅漢或大阿羅漢。
- 在七十位大阿羅漢裡希望能產生三位神聖大師(Holy Master)或三位尊者(或聖尊The Great One)。
來源:現代般尼克療癒與阿羅漢瑜珈的起源 -- GMCKS
大祈禱文
大祈禱文(The Great Invocation) 是20世紀初由艾莉絲 貝莉Alice Bailey 傳述聖者 Djwhal Khul 的教導產生。
大祈禱文是針對當代人類的匱乏處,所給予的一盞明燈。藉由唱頌,祈引聖性的能量淨化我們內在的障礙,希望引導人類走向幫助自己也同時幫助地球的路上。遠離黑暗的引誘與自毀,並將黑暗的惡封印。
大祈禱文是闡述神在地球場域的化現,點醒人類與萬物和地球間的關係,這關係不只是眼睛看到的物質面,更多更深的是在能量面或內在世界的緊密關聯,這關聯起於心輪。
大祈禱文也指出眾古魯、聖者、大師、菩薩持續來到人世的原因,以及他們與人類眾生的關係,以及他們與聖性藍圖的關係。
大祈禱文
來自於神之智性中的光,
讓這光,流入人們的心智中,
讓光明降臨大地。
來自於神心中的愛,
讓這愛,流入人們的心中,
讓基督(偉大的靈性大師)降生於大地。
來自於所知的神之意志中心,
讓神的目的引導人們的微小意志,
因為,這也是大師們所明瞭並服務的目的。
來自於我們所謂的人類中心,
讓愛與光的藍圖得以實現,
並願其封閉那邪惡之所在,
讓光、愛與力量,在這大地上重置神的計畫。
有關大祈禱文的內容,Master Co 曾做說明: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甚麼是愛?
記得小時候上幼園,老師會問,你們愛父母嗎?大家都會一起大聲說:『愛』。我們對父母用口語說愛多過於行動上,因為我們小心靈能感到父母的愛而反射的說愛,這愛多半是一種依賴與需求,是基於自己的感受。我們想著父母將給我們甚麼,自己需要甚麼?
多數的父母們對小孩子卻難得說愛字,而小孩要甚麼,他們總犧牲自己的需求,能給小孩都給。他們心中的感受是以小孩的快樂為優先,看不得小孩受苦,這愛是以他人的感受為優先,父母心種老想著小孩需要甚麼?
有時候,有人問我們,愛地球嗎?我們會回答:『當然愛了』,在某種情懷上,也是一樣,我們感到自己所吃所用都需要大地生長來供應所需,我們內在的感受是一種基於自己需求與生存依賴的反射。那真的是愛嗎?我們很難花幾秒去想地球需要甚麼?
我們對愛的理解,在某些層面是非常物質化的,需要藉肉體上的接觸,需要佔據東西來感到愛,另一方面,又以抽象的方式來解讀愛,將愛掛在口上,像是在自我一再提醒,卻又跟現實面相距遙遠。我們並沒有感到所愛的對象也有需要,即使有時感受到也沒有行動,因為行動本身必須要犧牲自己的時間、金錢、物質去滿足別人。
就好像我們會跟他人說,剛去山上看風景,真美,非常愛那個地方。因為那風景提供了服務,我們享受到了,所以愛。是否風景不好時,我們就不愛了?因為我們的內在的預期或渴望,沒有得到滿足。如同小時候,媽媽沒有給自己滿意的答案,就會耍賴脫口說:『不愛你了』。愛成了條件,有時成了威脅。這個態度一直延續到交男女朋友,一直到結婚生活。
使徒約翰說過:『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翰一書3章18節)
父母確實是擺在面前的最直接功課,他們逐漸老去,脾氣變得固執、無理取鬧、失去行動力、失去言語能力、失去日常生活能力、失去視覺、失去記憶、失去健康、失去關懷我們的能力。剩下的是我們有多少的忍耐、仁心、關懷能力?是否能不動怒、不高傲、不粗魯、不計他們的錯事、不忌妒他們對哪個好哪個不好?
聖經哥林多前書十三章的內容是值得我們,深刻的去反覆思維,什麼是愛?或許答案就會慢慢浮現在自己的心裡,逐漸的充滿我們的雙手、雙腳,讓愛從自我的小小不安感裡出走,去到外面,去到他人的心中,感受他們的不安,並用行動去表達愛,實現愛。
這也是我們面對自己的困難關卡,而內在榮耀並不需要靠追尋,它就在關卡的另一頭。
多數的父母們對小孩子卻難得說愛字,而小孩要甚麼,他們總犧牲自己的需求,能給小孩都給。他們心中的感受是以小孩的快樂為優先,看不得小孩受苦,這愛是以他人的感受為優先,父母心種老想著小孩需要甚麼?
有時候,有人問我們,愛地球嗎?我們會回答:『當然愛了』,在某種情懷上,也是一樣,我們感到自己所吃所用都需要大地生長來供應所需,我們內在的感受是一種基於自己需求與生存依賴的反射。那真的是愛嗎?我們很難花幾秒去想地球需要甚麼?
我們對愛的理解,在某些層面是非常物質化的,需要藉肉體上的接觸,需要佔據東西來感到愛,另一方面,又以抽象的方式來解讀愛,將愛掛在口上,像是在自我一再提醒,卻又跟現實面相距遙遠。我們並沒有感到所愛的對象也有需要,即使有時感受到也沒有行動,因為行動本身必須要犧牲自己的時間、金錢、物質去滿足別人。
就好像我們會跟他人說,剛去山上看風景,真美,非常愛那個地方。因為那風景提供了服務,我們享受到了,所以愛。是否風景不好時,我們就不愛了?因為我們的內在的預期或渴望,沒有得到滿足。如同小時候,媽媽沒有給自己滿意的答案,就會耍賴脫口說:『不愛你了』。愛成了條件,有時成了威脅。這個態度一直延續到交男女朋友,一直到結婚生活。
使徒約翰說過:『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翰一書3章18節)
父母確實是擺在面前的最直接功課,他們逐漸老去,脾氣變得固執、無理取鬧、失去行動力、失去言語能力、失去日常生活能力、失去視覺、失去記憶、失去健康、失去關懷我們的能力。剩下的是我們有多少的忍耐、仁心、關懷能力?是否能不動怒、不高傲、不粗魯、不計他們的錯事、不忌妒他們對哪個好哪個不好?
聖經哥林多前書十三章的內容是值得我們,深刻的去反覆思維,什麼是愛?或許答案就會慢慢浮現在自己的心裡,逐漸的充滿我們的雙手、雙腳,讓愛從自我的小小不安感裡出走,去到外面,去到他人的心中,感受他們的不安,並用行動去表達愛,實現愛。
這也是我們面對自己的困難關卡,而內在榮耀並不需要靠追尋,它就在關卡的另一頭。
愛是忍耐,是仁慈。
不忌妒、不粗魯,不傲慢。
不羞辱他人,不自私。
不易動怒,不記他人過。
不去取悅惡者,欣喜依靠真理。
永遠護佑、永遠信守、永遠抱持希望、永遠堅持不懈。
~ 哥林多前書 13:4-7
2016年10月14日 星期五
上帝的語言是靜默
『上帝的語言是靜默。所有其他的都是很差的轉譯。』
~ RUMI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這本書裡有這麼一段敘述:
住在費奧姆綠洲的煉金術士等待他的下個學徒到來。他將傳授神的密義給這為未知的學徒,且如傳統般,用口傳。但這術士心中想著:
『我不明白為什麼這些事必須用嘴巴用言語說出來,他想著,密義一旦用言語說出來,就失真了;神的密義本來就能輕易地傳達給祂所創造出來的所有生物。』
為何口語難以傳達宇宙的奧秘訊息?因為這宇宙的一切之間有錯綜不可見的密鑰鎖鏈連接著。而人的解讀與傳達只能從可見的人、事、物節點上描繪,必然喪失複雜牽連相關的隱密力量與密義。
口語事實上已經遠比符號與文字等固定形狀更接近神,因為口語是一種波動沒有形狀。
上帝的語言是全然沒有任何的形狀,是靜默,是空,是圓滿,透徹,協調,也是一切。如果,我們心識能接近神時,祂的密義直接來到我們的心,無須假手他人,便是所謂的「悟」。
但實際上,我們多數是遙遙真理之途的旅者,我們尚未靠近神,甚至離神甚遠。因此,當我們渴望接觸神的密義時,需要導師們。只是在授與學之間:
請注意所詮釋的!
請注意所聆聽的!
~ RUMI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這本書裡有這麼一段敘述:
住在費奧姆綠洲的煉金術士等待他的下個學徒到來。他將傳授神的密義給這為未知的學徒,且如傳統般,用口傳。但這術士心中想著:
『我不明白為什麼這些事必須用嘴巴用言語說出來,他想著,密義一旦用言語說出來,就失真了;神的密義本來就能輕易地傳達給祂所創造出來的所有生物。』
為何口語難以傳達宇宙的奧秘訊息?因為這宇宙的一切之間有錯綜不可見的密鑰鎖鏈連接著。而人的解讀與傳達只能從可見的人、事、物節點上描繪,必然喪失複雜牽連相關的隱密力量與密義。
口語事實上已經遠比符號與文字等固定形狀更接近神,因為口語是一種波動沒有形狀。
上帝的語言是全然沒有任何的形狀,是靜默,是空,是圓滿,透徹,協調,也是一切。如果,我們心識能接近神時,祂的密義直接來到我們的心,無須假手他人,便是所謂的「悟」。
但實際上,我們多數是遙遙真理之途的旅者,我們尚未靠近神,甚至離神甚遠。因此,當我們渴望接觸神的密義時,需要導師們。只是在授與學之間:
請注意所詮釋的!
請注意所聆聽的!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練習智性評估
『練習智性的評估:你並無義務盲目相信任何事。你應該去實驗並在最終做你自己的結論。』
~MCO
這是般尼克療癒要求學員的學習態度。目的讓學員不在複雜的內在世界裡迷失而陷入迷信。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在靈性上是平等無差異。我們不需要為他人的目的而盲目追隨,這雖然簡單易懂,但在現實生活上,我們卻經常盲目追逐他人所給的標準、看法、利益、喜惡。
害怕與憤怒的本質是不明白,因為憤怒或害怕的能量來自黑暗的世界。而人在黑暗中傾向於盲目相信。
自傲、自責或自卑的本質是不理解自己,也就是對自己的優、劣能力沒有誠實的認知,期望用他人的認同來塑造自己。自己也就容易盲目相信他人的話,塑造自己。
如果我們活在身體各種欲望與執著的定格中,停滯前進,靈魂就被放置在暫停狀態,靈魂只能耐心的等待我們的醒覺。因為我們的靈魂只相信真理,背離真理就會背離靈魂的路。是我們自己的責任去認證真理,盲目相信常常將偽假或半真半假認作真理而不自知。
~MCO
這是般尼克療癒要求學員的學習態度。目的讓學員不在複雜的內在世界裡迷失而陷入迷信。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在靈性上是平等無差異。我們不需要為他人的目的而盲目追隨,這雖然簡單易懂,但在現實生活上,我們卻經常盲目追逐他人所給的標準、看法、利益、喜惡。
- 因為我們家裡都認為。
- 因為自己的信仰而完全相信跟信仰有關的任何事情。包含信仰科學。
- 因為別人都這麼說,這麼做。
- 因為權威或主流的報紙、期刊、書籍、電台、專家、達人這麼說。
- 因為學校都這麼教,課本這麼寫。
- 因為流行、風潮。
- 因為統計調查結果如此說。
- 因為先進的國家都這麼做。
- ....
害怕與憤怒的本質是不明白,因為憤怒或害怕的能量來自黑暗的世界。而人在黑暗中傾向於盲目相信。
自傲、自責或自卑的本質是不理解自己,也就是對自己的優、劣能力沒有誠實的認知,期望用他人的認同來塑造自己。自己也就容易盲目相信他人的話,塑造自己。
如果我們活在身體各種欲望與執著的定格中,停滯前進,靈魂就被放置在暫停狀態,靈魂只能耐心的等待我們的醒覺。因為我們的靈魂只相信真理,背離真理就會背離靈魂的路。是我們自己的責任去認證真理,盲目相信常常將偽假或半真半假認作真理而不自知。
2016年9月21日 星期三
淨化:對修行者的幫助
『沒有肉體和內在的淨化,身體會生病且這冥想(修練)者的身體會失去平衡。
透過幫助他人與捐助製造善業是很重要的,它可以抵銷一個人在遙遠往世所造的惡業。』
這是MCKS對阿羅漢瑜珈士所期許的正確修行觀念與方法。
冥想問題的例子
前兩天碰到友人,聽他說他的好友去參加一個相當大的修行團體,也參與他們的靜坐活動,全場數千人靜坐時身體震動搖晃非常大,他們因為沒辦法達到那個靜坐的狀態,認為自己沒有練氣的能力而退出。
記得自己在小時候沒人指導下練氣,練到寒冬不需穿衣也能全身汗如雨下,地板上一攤汗水。自認為是達到某種狀態。直到一天開始無論怎麼打坐,只感到體內寒冷的氣貫穿身體。自想是走火入魔而從此停止靜坐練習。
上面兩個例子所發生的,是因為對人的能量身體結構不理解所產生的錯誤觀念。
記得幾年前問我的老師MCO,有關小時候練功走火入魔的經驗。他對我笑笑說:『你花了幾年才燒盡體內的阻塞,開始感到大量靈性能量進入身體,那時你好不容易才剛開始進入冥想正道卻退出。高頻能量是冷的。』
這實在是很尷尬的答案。自己以為對的是錯的,以為錯的是對的。蠻錯愕的。有些人追尋氣動、靈動,也是因為身體經脈氣輪堵塞的現象,如果知道原因也蠻令人錯愕。
冥想者追求的靜定或禪定或空的境界,當然第一個要求是身體靜止不動,再來是內在的情緒平波無痕、再下去是意念不生,最後連呼吸都幾乎靜止。這些表面的狀態至少要達到。這些是一系列的不同層面的淨化過程。有效的靜坐法,會有輔助的淨化方式並行。沒有合適的淨化方法,就只能用:『時間會解決一切,或時間是最好的藥。』來解決。
冥想者遭遇人生重大問題時
修練者的過程是崎嶇的路。淨化是唯一的答案。
靈修者進入初步合一時,因為自己的進步(成長)速度加快,會遭遇一些非自己預期的往世惡業種子萌芽,提前到來。於是,MCKS強調,無論是用體力還是用金錢去幫助他人是一個修行者希望能持續修行的必要工作。
這也點出,淨化不只是情緒與意念層面,也包括肉體層面與財富層面。必須全向平衡才有可能。所以入世修行比較困難,因為被迫要維持一切條件平衡。靈性、情緒、意念、金錢、健康等等都要一起進步。但是入世修者如果成功,其進步比出世修行更快速,因為他的生活所有面向都放到修行的考驗上。他是確實在修行,不是模擬或意想。
可以參考部落格,有關修行問題的解說,舉例:
修行者的月考:http://mcksph.blogspot.tw/2013/06/blog-post.html
了解靈性的成長: http://mcksph.blogspot.tw/2011/10/blog-post_2137.html
有關修行的細節,屬於般尼克療癒的靈性課程範圍。鼓勵有興趣的般尼克學員參加阿羅漢瑜珈及其他相關的課程,會比較有整體的理解,這一切都建立在般尼克療癒技術上,透過對療癒的實用理解,明白人的整體或多層面的結構,才能有效明白靈修的各層面現象與解決方法,避免不必要的誤解或迷信,浪費自己的時間。
暫時不能參加美國阿羅漢瑜珈課程的人,可以參加每年十一月舉辦的淨修會。課程有許多應用與靈性發展的教導與練習,同時幫助學員大量淨化。
透過幫助他人與捐助製造善業是很重要的,它可以抵銷一個人在遙遠往世所造的惡業。』
~GMCKS
這是MCKS對阿羅漢瑜珈士所期許的正確修行觀念與方法。
冥想問題的例子
前兩天碰到友人,聽他說他的好友去參加一個相當大的修行團體,也參與他們的靜坐活動,全場數千人靜坐時身體震動搖晃非常大,他們因為沒辦法達到那個靜坐的狀態,認為自己沒有練氣的能力而退出。
記得自己在小時候沒人指導下練氣,練到寒冬不需穿衣也能全身汗如雨下,地板上一攤汗水。自認為是達到某種狀態。直到一天開始無論怎麼打坐,只感到體內寒冷的氣貫穿身體。自想是走火入魔而從此停止靜坐練習。
上面兩個例子所發生的,是因為對人的能量身體結構不理解所產生的錯誤觀念。
記得幾年前問我的老師MCO,有關小時候練功走火入魔的經驗。他對我笑笑說:『你花了幾年才燒盡體內的阻塞,開始感到大量靈性能量進入身體,那時你好不容易才剛開始進入冥想正道卻退出。高頻能量是冷的。』
這實在是很尷尬的答案。自己以為對的是錯的,以為錯的是對的。蠻錯愕的。有些人追尋氣動、靈動,也是因為身體經脈氣輪堵塞的現象,如果知道原因也蠻令人錯愕。
冥想者追求的靜定或禪定或空的境界,當然第一個要求是身體靜止不動,再來是內在的情緒平波無痕、再下去是意念不生,最後連呼吸都幾乎靜止。這些表面的狀態至少要達到。這些是一系列的不同層面的淨化過程。有效的靜坐法,會有輔助的淨化方式並行。沒有合適的淨化方法,就只能用:『時間會解決一切,或時間是最好的藥。』來解決。
冥想者遭遇人生重大問題時
修練者的過程是崎嶇的路。淨化是唯一的答案。
靈修者進入初步合一時,因為自己的進步(成長)速度加快,會遭遇一些非自己預期的往世惡業種子萌芽,提前到來。於是,MCKS強調,無論是用體力還是用金錢去幫助他人是一個修行者希望能持續修行的必要工作。
這也點出,淨化不只是情緒與意念層面,也包括肉體層面與財富層面。必須全向平衡才有可能。所以入世修行比較困難,因為被迫要維持一切條件平衡。靈性、情緒、意念、金錢、健康等等都要一起進步。但是入世修者如果成功,其進步比出世修行更快速,因為他的生活所有面向都放到修行的考驗上。他是確實在修行,不是模擬或意想。
可以參考部落格,有關修行問題的解說,舉例:
修行者的月考:http://mcksph.blogspot.tw/2013/06/blog-post.html
了解靈性的成長: http://mcksph.blogspot.tw/2011/10/blog-post_2137.html
有關修行的細節,屬於般尼克療癒的靈性課程範圍。鼓勵有興趣的般尼克學員參加阿羅漢瑜珈及其他相關的課程,會比較有整體的理解,這一切都建立在般尼克療癒技術上,透過對療癒的實用理解,明白人的整體或多層面的結構,才能有效明白靈修的各層面現象與解決方法,避免不必要的誤解或迷信,浪費自己的時間。
暫時不能參加美國阿羅漢瑜珈課程的人,可以參加每年十一月舉辦的淨修會。課程有許多應用與靈性發展的教導與練習,同時幫助學員大量淨化。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