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日 星期三

網路雙心靜坐+身體自我療癒

這是放在YouTube上的雙心靜坐法錄音檔。

第一段 前10分鐘,是體操
第二段 從10:00分開始~43:00結束,包括靜坐本身以及後半段的身體器官療癒程序。
第三段 從43:00到結束是靜坐後的運動。

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蔡國瑞大師對自己的描述











在上課中,會聽到老師們描述般尼克療癒法與阿羅漢瑜珈的創始人蔡國瑞大師和他的一些事蹟,也會看到他以前留下來的許多教學現場的錄影。漸漸可以揣摩到他的個人風格和個性。

我們也可以透過他對自己的描述,了解他對自己的觀點和期許。可以更深的了解一個人的內在力量。

MCKS
『有些讀者或學生也許會依據他們先入為主的「靈性老師」概念,而替MCKS創造一個非其原貌的形象。所有的這一切都不是MCKS。

MCKS只是一個善良的人,並正試著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 更好的靈魂。正如你們每個人一樣,MCKS也在進化的路上,也必須不斷練習耐心、體諒以及容忍。MCKS也會受到傷害,也會經驗痛苦,而且必須提醒自己要練習寬恕。

MCKS也具有和你們相同的人性。從質的方面看,這是真實正確的。從量的方面看,是有某些程度上的差異。』

-- 摘自【阿羅漢瑜珈的起源】和【神的存在是自證的】

回想到MCO曾問蔡國瑞大師為何已經是位大師了,還不停的買書閱讀?
蔡國瑞大師回答:『不,不,不!老師只不過是個永恆學習中的學生而已。』 

恰巧看到尤迦南達的一句話,很恰當的描述這類似的觀點:

『神並不期待你成為一個完美的典型,祂所期待的是你不懈的嘗試。請記住,神並不怎麼關心你是成功了還是失敗,即使你達不到自己的標準。祂想看到你不休止的嘗試。永遠記得:「聖者是一個從未自棄的罪人。」』  
-- 尤迦南達

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雙心靜坐法 -- 天主教畫作

這是天主教常見的畫作。跟其他宗教的畫作類似,畫裡常常顯露所謂「公開的秘密」。如果作畫的人,懂得靈性內在的意義,那麼他的畫作裡每個細節都有他的意思。

像這幅畫,看來像是天父、耶穌基督(神子),以及白鴿(聖靈)都到了,和這將要帶上冠的皇后(聖母)一起來祝福我們。

但是這幅畫不只是畫的好看而已,它還有更深層的意思和目的。這皇冠,代表授階儀式,也就是啟蒙式或授予進入靈性力量與智慧的權利。聖母為何還需要授階儀式?這只是個表徵,並非指聖母本人。她代表陰性,也就是物質或人(不管是男是女)的肉身是來自大地之母,而她將陰性的代表下玄月踩在腳下,隱喻她已經控制了陰的力量,也就是能掌控物質的力量。在佛教來說,就是能不執著於物、情緒、負面的思維。

原因是因為她雙手合十在胸前也就是心輪的位置。所以是她自己,已經先做完她該做的功課,她已經準備好了,於是天父與神子共同加冕她這頂冠冕,象徵她的冠輪被啟動,而冠輪上聖靈就能降臨。但是,這畫作有點問題。通常這白鴿應該是頭朝下才對,才是降臨,這樣畫,看起來好像是要飛走。大概作畫的只是聽從別人的吩咐,但他並不懂其含義和細節。

雙心靜坐法
所以提到這幅畫,是因為,它象徵般尼克療癒的雙心靜坐法。雙心靜坐法是恢復遠古修行的重要靜坐法。它藏在很多文化的圖騰和畫作裡,只是我們常常視而不見。

雙心靜坐法,採用快速的方法,啟動心輪,所以間接的啟動冠輪,讓聖性的能量(聖靈)降臨到我們的冠輪上,進入身體,淨化我們全身,修復肉體、排除負面情緒、和負面意念等等,讓我們身心靈在一次的短短靜坐中達到淨化與能量補充。

畫中的秘密
有時候我們會感到難以置信的巧合,為何天主教的畫作和藏教唐卡或印度教畫作雕刻是那麼的類似,有些神祇的頭常常都是偏到右邊去?這就留待有興趣的人去研究了。當然,這不是為了擺個比較自然的姿勢。是有原因的。

2015年8月15日 星期六

靈性與財富豐盛



『願今天、每一天,善好形式的豐盛能量穩定的流向你! 』 
                                                                                         --- 朵靈

豐盛的能量是哪裡來的?從表面看,是從大地之母來的。每一個古民族,都稱大地為母。因為它象徵孕育,萬物生長自大地。所有的生命似乎看來都是從大地拿到礦物(營養)和水,似乎一團混合,不知為何就恰好綜合的成一個生命的現象。但是,大地的東西,並非所有的東西隨便混都有生命。那麼生命是從哪裡來的?是甚麼決定生命與否?

通常古代的村民們,依據大地是母也就是陰,陰的力量是聚集成型,那麼就應該有另一個相對的力量,很自然的就指著天是陽性是父。因為,古人會觀察,也會想像,看到天上的雲氣聚會,打雷撒下雨水滋潤大地,萬物生長,自然他們想像雷雨就像是男性釋放的精子,大地受孕而生萬物。這是猜得有些離譜,如果他們猜對了,下雨天不就是遭到精子灑滿身?

但是,就抽象的層面來看這個說法也是對的。因為在靈性上,天與地,是有陽與陰的關係。但是,生命的能量不是雷雨,是來自聖性的中心,祂的縮小層級顯化在太陽系,也就是太陽神。是太陽神的光與愛,滋潤大地的所有循環生命現象。

為何講豐盛能量會扯到天父與地母?許多象徵性的東西,事實上是真理的本質,但太過於隱晦,必須用象徵來比喻,也是一種描述。

目的是為了指出這句話的重點,「善好形式」的豐盛能量。必須是善好的形式。並非豐盛能量只有一種,豐盛能量是有善好與惡質之分,也有半好半壞等等不同的灰度。因為,太陽神白天出現,也會循環到陰暗的內在世界,而我們的生命力量也跟著他循環著。在太陽滋潤的時候,大地反映出善好的豐盛能量,黑暗的時刻,大地也有惡質的豐盛能量在輪轉著。

很多人求財富,只知道要財富,不分好壞到處求,會求到那一種豐盛能量?如果一個人的心性是光明的,也承襲聖性的愛,他的力量滋潤了善好的豐盛能量到來。他也許不明白,但他確實在這個時候是小小的太陽神。這是個美妙的宇宙,也造就個美妙的生命。



2015年8月5日 星期三

靈性進化之路 -- 智性與慈愛的平衡



人的聖性本質
人承襲神的本質,有三大能力。其中的「智性能力」與「情緒能力」,是互相獨立的。「智性能力」是一個人的聰明程度。「情緒能力」是一個人好壞情緒能力的大小程度。兩者的發展互相獨立,又互相有關。情緒的能力影響智性開發的圓滿程度,智性能力開發又影響一個人解讀情緒的能力。所以,聰明和快樂是獨立的兩個力量。但是,為何海明威說心存快樂的聰明人很少。

開發「智性能力」所遭遇的瓶頸,是一個人的「觀察細微」能力超越了「觀察整體」的能力。這讓一個人看不到全貌,只專注在細微之處,難已找到整體的原因,情緒上自然受到不明的影響,偏向負面的機會比較多。我們為何會過度發展「觀察細微」的智能?

當代教育方式與生活能力
近代的教育,隨著科學的發展,智性發展成為教育的主流,在科學(分科之學)主導下,走向細分研究的時代。結果是科學與分科醫學有了長足的進步。科學不論是物理學或工程學,都走向微觀領域找答案。

但是這個專注細微的能力不會只是在科學研究的領域,這能力也會進入我們的生活中。例如,因人的學習過於專科化,職業上局限於某個細分的工作。造成,人才運用上的僵硬性,除非一個人願意自己學習突破細分陷阱,他只能成為經濟體系裡的小小螺絲釘。

從企業的角度,一個企業大機器,能付多少報酬給一個螺絲釘?這要看這個企業的產品價值有多少來分配。薪水能不能漲到自己滿意的程度?不是自己的意願能決定,是自已的學習和進步的彈性所決定。除非自己能跳出這個時代的「細分、微觀」的命運之外,具有宏觀的智慧。聰明不代表有理解能力,缺乏理解能力,人容易處在黑暗不明中,焦慮和憤怒的心情是比較可能的結果。

教育方式影響人的情緒能力
人們分科教育後,形成差異性低,工作與生活的競爭程度提高。在能量上觀察,為了生存,人的太陽輪被迫啟動的很大,以便有競爭的力量。與人交往都將自己放在中心點來觀察外境,缺乏推己及人的能力。太專注自己的感受和利益,讓自己情緒生活很辛苦。

人雖然變得聰明,也變得是專注細微的聰明,習慣於挑細微的問題,見縫就插,影響自己的情緒和意念。不容易綜合的理解整體的問題。這個專注細微的能力,用到觀察自己所生活的社會,容易只看見不好的地方,卻看不到別人所做出的貢獻,聰明用的地方反而變的很侷限性,情緒負面居多。

發展智能的陷阱
智能發展時,如果沒有同時學習關懷他人的能力,人容易變得殘酷冷漠,習慣於用數據來看事情,因為教育上一直強調用數據證明,不認為感覺有證據力。如果在社會的問題上,也用數字管理,忽略人們的心裡感覺,會造成社會問題。例如,數字上是有明顯的變化,但人們的感覺可能沒有改變;有時候,數字上並沒有改變,但人們的感覺改變;更有時候,數字的變化與人的感覺反向而行。弄得很矛盾。所以,我們常說,處理事情容易,處理人難,處理心情更難。

這並非說,心裡感覺才是絕對的標準,數字是會出錯。而是說,心裡感覺不對時,數字再好也於事無補。所以具有智性的人,如果缺乏感情能力,就變得冷酷,容易忽視人的問題,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激起他人的負面情緒。一但有負面的情緒,就會讓一個人的智性能力下滑,失去理性。結果是,原本可以解決溝通的,變成不能解決,不能溝通。情緒的延伸結果,是獸性本能的甦醒,失去理性的人會變得很殘酷。所以,人類在文明的生活環境裡,是有可能瞬間毀滅化為蠻荒之地的可能,這在歷史上重複再重複的發生。

我們的周圍常常看到簡單的利益爭執,到後來演變成情緒性的報復,最後都忘了是為何開始的,只知道要教訓對方。這說明智性的發展是無法完全解決人類的原始獸性本能的問題。

生產聰明人的教育方式需要平衡力
教育的目的不應該只是為了訓練一批所謂的聰明人。現代的教育很像是在訓練一群科技與經濟甚至文化藝術的戰士。只知道打戰的人,只會想到要消滅對方,忘了自己是在共生的社會裡,毀壞別人的生存也等於是毀壞自己的生存環境。在毀壞的環境下,人的快樂是稀少的。

例如,為了自己的生活寬裕,執意壓迫物價下跌,讓提供物資與服務的人活不下去,最後自己也因為消滅資源供應者,在物資缺乏下,在互相奪取物資,讓物價上漲,而真的活不下去。

教育需要回歸練習「愛、感恩與關懷」,練習懂得為他人犧牲一些來達成共同的利益,奉獻一點時間給會讓社會進步的事情上。「犧牲」並非「失去」,它具有珍貴的社會價值。多數人有這種彈性,在社會面臨危機時才有機會得到共識,為共同的生存努力,而不是個顧個的,或為自己的生存去消滅別人。聰明人比須也是個有關懷心的人,才能確保享有快樂與祥和的可能。

能量上的解釋
無論是哪一個奧義學的門派,都有類似象徵性的圖騰,警示人們,人的本質是甚麼。基督教的十字架是源自於更古代的生命之樹的圖騰。所以教宗和東方正教神父所執的權杖上不是十字,而是三橫一束。這三橫和一直線的手仗,是生命之樹的符號,十字架是它的簡化代表。人的本質有兩個力量,嚴厲與慈愛,中間的仗子是代表人的中道力量,代表平衡的走在中道,可以在智性的力量與愛的力量間得到平衡,也就是智慧。而東方則是太極圖,以陰陽力量的循環與平衡來代表。

這平衡的力量來自人的聖性三大能力的第三個:專注目標的能力。就像我們人有兩條腿,要走路,如果沒有方向,就會失去平衡,跌倒。一個社會如果不能專注於共同生活的目標上,是無法在智性與情緒間取得制衡的中點,也就不可能會為共同的利益去犧牲自己的某些利益。

常聽到「在天,如同在地」,宇宙的法則,在人身上也是同樣的運作著。只是我們以為自己有完全的自由,隨意又無知的濫用自由,造成人類文明的多次覆滅。人是有自由的,但有智慧的人類才能懂得自由的可貴在哪裡。

在太陽系大循環下,我們正在邁出這大循環的黑暗時代,這是我們學習關懷與感恩的機會,遠離黑暗時代的陰影。這是人類存續能救贖自己的唯一方法。也是重獲祥和與快樂的機會。

身為父母的人,為了一個小孩將來是否會成功,能生活快樂些,客觀些,建議從小帶領他們做一些幫助他人的事情,教育他們觀察別人的需要。這是他們能在眾人間出頭成功的重要力量。

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

靈性進化之路 -- 慈愛



『我們最強大的力量是沉睡在我們心中的仁慈與親和。』
 --- 魯米

『在這世界上,沒有比仁慈更強大的東西。』 
-- Han Suyin


誕生時的遺忘
每次的輪迴,我們一出生,就在地心引力的影響下,直覺的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物質的層面上。所以很多人在小時候,沒有意願分享自己的玩具。父母是要花一點的時間教他,要分享自己的東西,才會有朋友。

隨著成長,我們經常要練習合作,犧牲些自我,讓眾人的事情能在眾人的妥協下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這讓我們的社會有可能成長,進步,與豐盛。

靈性進化的方式
人是可以保持自私的方式生活。每個人就守著自己的一塊地,不許他人進來,也不許別人拿走任何屬於自己的東西。他要不就是所有的東西都自己種,自己做,自己活。要不他就是要學會交換,交易,犧牲一點自己的,交換別人的東西,不必那麼累。野蠻與文明發展的分野,是一個人願意放棄多少私欲,願意分享多少自己的東西。有分享,才有教導,才有累績的成長可能,這在物質界如此,在靈性的領域也是一樣。

在靈修的領域,我們必須理解一件事,人不是生來就相類似。有的人已經輪迴很久,學習很多,靈性上比較成熟;而有些人才剛剛從動物界來到人性的身體,他的靈性成熟度,很像個嬰兒,甚至還像個野蠻的動物習性;而絕大多數的人,靈性上還是相對的不成熟,這是因為過不了一些關卡。在一個參雜不齊的靈性世界,人們需要的是仁慈,寬容不同的靈性生命在一起生活試圖進步,給他人一些機會與空間。但同時間,我們也不能忽視物質世界的引誘,也容易讓人們步入殘酷與互相傷害的境地。

社會上是有一些人比較自私,絕不放棄自己的私欲,甚至阻礙或忽視眾人共同的希望與利益,這會阻礙社會的進步。但我們也看到利益不同的團體或個人,會理性的溝通,各自放下差異,找到共同的利益,為共同的文明與進化做出讓步,讓整體往前行。這是放棄黑暗、害怕、憤怒、怨恨和毀滅的作法,願意朝著祥和、豐富的路上走。這放棄,是一種犧牲的練習,是仁慈與愛的一種練習。

因為輪迴是跨世代的,我們多數是看不見靈性的真相。令很多人以為,搶奪或傷害他人而獲得豐富的物質生活,並沒有甚麼問題,自己也不是過得好好的嗎?子孫也是獲得照顧和享受。在他自己有限的認知下,也無法改變他造惡業的事實,他的來世要如何收成他的惡果,是他並看不見而已,不代表不會發生。而他所慈愛的子孫,也可能就是他曾所加害的對象,來到他的家庭拿回他們的償還而已。即使是殘酷的人,也會無私的慈愛他的後代們,慈愛與豐盛是聯繫在一起。而這慈愛的能力,讓他償還某些過去的惡業,也獲得靈性的成長。這些他並不自知。

一個社會有它自己的命運,這命運,是某一代人的過去的心性與行為所造。而這些社會的問題,不會因肇因的一代離開就沒事,會有另一代的機會讓這些造因的人回來償還自己的業。因此,國家有國家的業力,城市有城市的業力,族群有族群的業力。沒有所謂的無妄災難或好運。

人身也是個社會
反過來看自己,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個社會,如果身體的各部分不為了身體的健康與幸福各自約制自己,這身體就會提早被用壞。

例如,為了口慾暴飲暴食,為了身材,節食到營養不良;為了面子,飲酒到爛醉,抽菸來者不拒;為了生存或為了享受,搶奪、詐欺、威脅、偷盜等等,最後陷自己的生存利益於困境,生病、上癮、精神反常、厭世、情緒失控、犯法等等結果很常見。

人體各部位或各個生理系統的統御合作力量來自於兩個力量中心,一個是人的意志中心在頭部,一個是人的高層情緒中心在胸膛。這兩個的力量都來自於聖性的靈魂之源。意志中心提供一個人生活方式的正確觀點和方向;而情緒中心則順便擔任身體重要的心血管和氧氣供應主管,也是身體消化系統的重要主管。可想而見,情緒不好的後果所影響的的器官幾乎是身體賴以為生的最重要幾個系統。一個人是否有仁慈的心,決定它的呼吸系統,抗體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是否健全,也決定他身上全身能量交換是否順暢的主要關鍵。

所以,魯米說沉睡在心中的仁慈與親和力,就是指這個情緒中心是否能啟動正常。它是決定健康與獲得療癒的主要因素。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這個身體的小社會,常常是生活在主人的負面意念和負面情緒下,這些生理系統與能量交換是紊亂的,這小社會將拿不到他們所賴以維生的東西,也就是所謂的貧富懸殊的狀態,有的地方肥胖營養過剩,有的器官缺乏營養,功能衰敗。

喚醒沉睡的人性本質
而我們是否能喚醒自己沉睡中的巨大力量?攸關於我們是否認能知自己是靈魂,以及來到這身體、這現實世界的目標?這些都是緊緊綁在一起的。那是甚麼目標?是希望人的靈魂能駕馭來自遠古的獸性力量,放下私心、欲求,成為聖性之愛的傳遞者,這是人性的工作。所謂沉睡者,是有著人的身體,卻毫無控制的隨著獸性的慾望和習性生活。並非一個人不能有慾望,不能有自我,而是一個仁是否能管制這些力量,不至於被他們吞食而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仁慈、關愛是讓人性本質甦醒的力量,也是療癒的力量。

我們的共同命運繫在仁慈與愛
再回到一個社會的組織上,社會有它們的共同意識力量與生命(就如同大地是我們共同的生命)。我們是否能喚醒社會中每個人的愛與仁慈心?喚醒我們一起投胎到這一個世代的原本目標?應該不是來完成自我毀滅吧?我們需要喚醒這力量,答案會自然而然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修行者 -- 由外向內,由內走向源頭


『祈請神啊,幫助我征服內在的世界。』  
-- 聖 尼克萊 維里米洛維奇

宗教儀式與人的認知能力
人類對事物的認知基於感官,所以,認知從表面開始。就好像我們遇見一個人,先從他穿戴外觀開始。認識一段時間後才開始認知這身衣飾包裝之下的那個人,他的個性,他的喜惡,他的目的。

宗教的發展,是為了傳播靈性進化的觀念給大眾,所以設計了儀式和形象,讓一般人可以從感官的層面開始認知和接受,是起步的能力。透過儀式的執行,希望帶領人們逐漸進入內在的世界。宗教的內在世界,或修行方式,是建立在神與人的關係上,目的是向內不是向外。但不可避免的,很多人一直停留在感官的表層或儀式與象徵的外觀上來看待修行,一直以為救贖自身的苦痛,唯有等待神的降臨,把這觀念套在宗教或拜神的目的上,難以走入向內改善自己的問題的層面上。

新時代運動
同樣的,從19世紀以來,「新時代(New Age)」運動帶領著非神崇拜的潮流。在西方這個「去神祇」、「去基督教」的靈性運動下,瑜珈也脫掉了印度教的外衣,被穿上新時代的長袍,成為非神的靈修工具之一,所以人們還是需要一種儀式來進入。許多古代的傳統宗教也在這個時間被帶入新時代運動中,也常被一般人用「去神祇」的方式使用著,例如各地土著文化的巫教或薩滿也成了流行風潮之一。也有些靈性追求團體,遵循媒介外星的訊息,不自覺的用外星人的形象替換了神祇的形象,等待著他們前來救贖人類和地球的苦難或不義。

這印證人類追尋靈性之路,是離不開依附儀式和偶像,這不是對錯的問題,只是人深受五官感應的影響,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方向,但也不要就停在儀式的表層上,必須從這表面的象徵(儀式與偶像)進入內在世界。古云:『登堂,入室。』目的是要進一步,走入室內。不是登堂停在那裡,或返身又出門外。

登堂入室
即使保守的東正教聖者尼可拉 維里米洛維奇,他誠懇的祈請神的協助,希望幫他征服自己內在的世界。這說明在東正教繁複的儀式之下,真正的修行,還是往內修,這和東方印度教、佛教、道教等等,並無不同。而他的請求,如果是要用去掉神的象徵性或偶像性來解讀,上面這句話可以稍為的改一下:

『祈請我的高靈啊,幫助祢的轉世靈征服自己內在的世界吧!』

本質上確實只關乎自己。但是,「我」仍是要探觸到從何處而來的永恆疑問。那明亮絢麗充滿喜悅如瀑布般傾瀉而入充滿全身的光,是從那裡來的?說了半天,宇宙之源或內在之源與人的關係仍然是「真理尋寶圖」裡的「秘藏寶盒」。人類還是難以發明出新東西。

如何征服
同時,聖者尼可拉 維里米洛維奇祈禱詞懇求著,祈請神幫助他克服自己的困難,讓他能夠管理自己的內在世界,這也表示,約制自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身為聖者,他都需要神的幫助,我們一般人更是難以征服來自內在的情緒、慾望、感覺。我們是否也可以謙虛一些,待他人如待自己般寬容些?有耐心些?我們都有困難,都有無法跨越的難處,所以,苛求不如多點耐心的祝福對方,因為我們自己也有難以征服的問題。

之所以難以征服,是因為來自聖性的能量不足,就好像開車子上山坡,如果馬力不足,很有可能會翻不過這座山。那麼人性的馬力在那裡?這力量來自於自己的靈魂,而我們心中的情緒、感覺、行為、念頭、觀點卻緊緊地抓著這個力量來到與否,或來多少的開關。

所謂入室的弟子,是一個弟子決定要越過眼前這座山,他需要強大的馬力,為了有這個馬力,他必須開始練習犧牲某些固定的觀點,犧牲某些阻擋他獲得力量的念頭,壓制他負面的情緒。如此,這個開關可以被自己的期望掌握多一點,而不是全被自己的原始習性所掌握。這時,他才有可能得到比較多的聖性幫助,他可以進一步的管制自己,修復自己,轉化自己,可能他這一輩子能夠越過這座大山。

這便是靈性修行的重要關鍵,靈修不止於表面的形式,表面形式下有真正的事情在發生,這真正發生的事數與能量上的變化,不因有宗教與否,也不因相信與否而有所差別,它是宇宙法則的實現。不巧的是,這個實現卻是我們身體的構造本身,我們無法躍出自己的結構所給予的一切,我們只能遵循宇宙的法則做事。這是存在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