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

靈性進化之路 -- 慈愛



『我們最強大的力量是沉睡在我們心中的仁慈與親和。』
 --- 魯米

『在這世界上,沒有比仁慈更強大的東西。』 
-- Han Suyin


誕生時的遺忘
每次的輪迴,我們一出生,就在地心引力的影響下,直覺的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物質的層面上。所以很多人在小時候,沒有意願分享自己的玩具。父母是要花一點的時間教他,要分享自己的東西,才會有朋友。

隨著成長,我們經常要練習合作,犧牲些自我,讓眾人的事情能在眾人的妥協下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這讓我們的社會有可能成長,進步,與豐盛。

靈性進化的方式
人是可以保持自私的方式生活。每個人就守著自己的一塊地,不許他人進來,也不許別人拿走任何屬於自己的東西。他要不就是所有的東西都自己種,自己做,自己活。要不他就是要學會交換,交易,犧牲一點自己的,交換別人的東西,不必那麼累。野蠻與文明發展的分野,是一個人願意放棄多少私欲,願意分享多少自己的東西。有分享,才有教導,才有累績的成長可能,這在物質界如此,在靈性的領域也是一樣。

在靈修的領域,我們必須理解一件事,人不是生來就相類似。有的人已經輪迴很久,學習很多,靈性上比較成熟;而有些人才剛剛從動物界來到人性的身體,他的靈性成熟度,很像個嬰兒,甚至還像個野蠻的動物習性;而絕大多數的人,靈性上還是相對的不成熟,這是因為過不了一些關卡。在一個參雜不齊的靈性世界,人們需要的是仁慈,寬容不同的靈性生命在一起生活試圖進步,給他人一些機會與空間。但同時間,我們也不能忽視物質世界的引誘,也容易讓人們步入殘酷與互相傷害的境地。

社會上是有一些人比較自私,絕不放棄自己的私欲,甚至阻礙或忽視眾人共同的希望與利益,這會阻礙社會的進步。但我們也看到利益不同的團體或個人,會理性的溝通,各自放下差異,找到共同的利益,為共同的文明與進化做出讓步,讓整體往前行。這是放棄黑暗、害怕、憤怒、怨恨和毀滅的作法,願意朝著祥和、豐富的路上走。這放棄,是一種犧牲的練習,是仁慈與愛的一種練習。

因為輪迴是跨世代的,我們多數是看不見靈性的真相。令很多人以為,搶奪或傷害他人而獲得豐富的物質生活,並沒有甚麼問題,自己也不是過得好好的嗎?子孫也是獲得照顧和享受。在他自己有限的認知下,也無法改變他造惡業的事實,他的來世要如何收成他的惡果,是他並看不見而已,不代表不會發生。而他所慈愛的子孫,也可能就是他曾所加害的對象,來到他的家庭拿回他們的償還而已。即使是殘酷的人,也會無私的慈愛他的後代們,慈愛與豐盛是聯繫在一起。而這慈愛的能力,讓他償還某些過去的惡業,也獲得靈性的成長。這些他並不自知。

一個社會有它自己的命運,這命運,是某一代人的過去的心性與行為所造。而這些社會的問題,不會因肇因的一代離開就沒事,會有另一代的機會讓這些造因的人回來償還自己的業。因此,國家有國家的業力,城市有城市的業力,族群有族群的業力。沒有所謂的無妄災難或好運。

人身也是個社會
反過來看自己,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個社會,如果身體的各部分不為了身體的健康與幸福各自約制自己,這身體就會提早被用壞。

例如,為了口慾暴飲暴食,為了身材,節食到營養不良;為了面子,飲酒到爛醉,抽菸來者不拒;為了生存或為了享受,搶奪、詐欺、威脅、偷盜等等,最後陷自己的生存利益於困境,生病、上癮、精神反常、厭世、情緒失控、犯法等等結果很常見。

人體各部位或各個生理系統的統御合作力量來自於兩個力量中心,一個是人的意志中心在頭部,一個是人的高層情緒中心在胸膛。這兩個的力量都來自於聖性的靈魂之源。意志中心提供一個人生活方式的正確觀點和方向;而情緒中心則順便擔任身體重要的心血管和氧氣供應主管,也是身體消化系統的重要主管。可想而見,情緒不好的後果所影響的的器官幾乎是身體賴以為生的最重要幾個系統。一個人是否有仁慈的心,決定它的呼吸系統,抗體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是否健全,也決定他身上全身能量交換是否順暢的主要關鍵。

所以,魯米說沉睡在心中的仁慈與親和力,就是指這個情緒中心是否能啟動正常。它是決定健康與獲得療癒的主要因素。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這個身體的小社會,常常是生活在主人的負面意念和負面情緒下,這些生理系統與能量交換是紊亂的,這小社會將拿不到他們所賴以維生的東西,也就是所謂的貧富懸殊的狀態,有的地方肥胖營養過剩,有的器官缺乏營養,功能衰敗。

喚醒沉睡的人性本質
而我們是否能喚醒自己沉睡中的巨大力量?攸關於我們是否認能知自己是靈魂,以及來到這身體、這現實世界的目標?這些都是緊緊綁在一起的。那是甚麼目標?是希望人的靈魂能駕馭來自遠古的獸性力量,放下私心、欲求,成為聖性之愛的傳遞者,這是人性的工作。所謂沉睡者,是有著人的身體,卻毫無控制的隨著獸性的慾望和習性生活。並非一個人不能有慾望,不能有自我,而是一個仁是否能管制這些力量,不至於被他們吞食而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仁慈、關愛是讓人性本質甦醒的力量,也是療癒的力量。

我們的共同命運繫在仁慈與愛
再回到一個社會的組織上,社會有它們的共同意識力量與生命(就如同大地是我們共同的生命)。我們是否能喚醒社會中每個人的愛與仁慈心?喚醒我們一起投胎到這一個世代的原本目標?應該不是來完成自我毀滅吧?我們需要喚醒這力量,答案會自然而然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修行者 -- 由外向內,由內走向源頭


『祈請神啊,幫助我征服內在的世界。』  
-- 聖 尼克萊 維里米洛維奇

宗教儀式與人的認知能力
人類對事物的認知基於感官,所以,認知從表面開始。就好像我們遇見一個人,先從他穿戴外觀開始。認識一段時間後才開始認知這身衣飾包裝之下的那個人,他的個性,他的喜惡,他的目的。

宗教的發展,是為了傳播靈性進化的觀念給大眾,所以設計了儀式和形象,讓一般人可以從感官的層面開始認知和接受,是起步的能力。透過儀式的執行,希望帶領人們逐漸進入內在的世界。宗教的內在世界,或修行方式,是建立在神與人的關係上,目的是向內不是向外。但不可避免的,很多人一直停留在感官的表層或儀式與象徵的外觀上來看待修行,一直以為救贖自身的苦痛,唯有等待神的降臨,把這觀念套在宗教或拜神的目的上,難以走入向內改善自己的問題的層面上。

新時代運動
同樣的,從19世紀以來,「新時代(New Age)」運動帶領著非神崇拜的潮流。在西方這個「去神祇」、「去基督教」的靈性運動下,瑜珈也脫掉了印度教的外衣,被穿上新時代的長袍,成為非神的靈修工具之一,所以人們還是需要一種儀式來進入。許多古代的傳統宗教也在這個時間被帶入新時代運動中,也常被一般人用「去神祇」的方式使用著,例如各地土著文化的巫教或薩滿也成了流行風潮之一。也有些靈性追求團體,遵循媒介外星的訊息,不自覺的用外星人的形象替換了神祇的形象,等待著他們前來救贖人類和地球的苦難或不義。

這印證人類追尋靈性之路,是離不開依附儀式和偶像,這不是對錯的問題,只是人深受五官感應的影響,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方向,但也不要就停在儀式的表層上,必須從這表面的象徵(儀式與偶像)進入內在世界。古云:『登堂,入室。』目的是要進一步,走入室內。不是登堂停在那裡,或返身又出門外。

登堂入室
即使保守的東正教聖者尼可拉 維里米洛維奇,他誠懇的祈請神的協助,希望幫他征服自己內在的世界。這說明在東正教繁複的儀式之下,真正的修行,還是往內修,這和東方印度教、佛教、道教等等,並無不同。而他的請求,如果是要用去掉神的象徵性或偶像性來解讀,上面這句話可以稍為的改一下:

『祈請我的高靈啊,幫助祢的轉世靈征服自己內在的世界吧!』

本質上確實只關乎自己。但是,「我」仍是要探觸到從何處而來的永恆疑問。那明亮絢麗充滿喜悅如瀑布般傾瀉而入充滿全身的光,是從那裡來的?說了半天,宇宙之源或內在之源與人的關係仍然是「真理尋寶圖」裡的「秘藏寶盒」。人類還是難以發明出新東西。

如何征服
同時,聖者尼可拉 維里米洛維奇祈禱詞懇求著,祈請神幫助他克服自己的困難,讓他能夠管理自己的內在世界,這也表示,約制自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身為聖者,他都需要神的幫助,我們一般人更是難以征服來自內在的情緒、慾望、感覺。我們是否也可以謙虛一些,待他人如待自己般寬容些?有耐心些?我們都有困難,都有無法跨越的難處,所以,苛求不如多點耐心的祝福對方,因為我們自己也有難以征服的問題。

之所以難以征服,是因為來自聖性的能量不足,就好像開車子上山坡,如果馬力不足,很有可能會翻不過這座山。那麼人性的馬力在那裡?這力量來自於自己的靈魂,而我們心中的情緒、感覺、行為、念頭、觀點卻緊緊地抓著這個力量來到與否,或來多少的開關。

所謂入室的弟子,是一個弟子決定要越過眼前這座山,他需要強大的馬力,為了有這個馬力,他必須開始練習犧牲某些固定的觀點,犧牲某些阻擋他獲得力量的念頭,壓制他負面的情緒。如此,這個開關可以被自己的期望掌握多一點,而不是全被自己的原始習性所掌握。這時,他才有可能得到比較多的聖性幫助,他可以進一步的管制自己,修復自己,轉化自己,可能他這一輩子能夠越過這座大山。

這便是靈性修行的重要關鍵,靈修不止於表面的形式,表面形式下有真正的事情在發生,這真正發生的事數與能量上的變化,不因有宗教與否,也不因相信與否而有所差別,它是宇宙法則的實現。不巧的是,這個實現卻是我們身體的構造本身,我們無法躍出自己的結構所給予的一切,我們只能遵循宇宙的法則做事。這是存在的基石。

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靈性進化之路 -- 心輪的永恆力量


『在你境遇最不順的時候,還依在你身邊的人,是值得和你共享最得意的時刻的人。』 
 -- 【靈性科學】

這句話有幾個層面的含意,包括人世間的層面,能量的層面,和靈性的層面等等。

通常我們都理解幫助我們鼓勵我們渡過最低潮的人,是真心對待我們的人,自然應當感恩。尤其是在自己飛黃騰達時,更不能忘了他們。

是「吸引力法則」的呈現
在能量層面來看,能量的法則之一是「吸引力法則」--- 類似的頻率互相吸引。而我們在最困難的時刻,有「貴人」和「小人」這兩種人會靠在我們身邊。但是,我們通常不理解,在能量的層面,貴人不止是雪中送炭的這些人,有時候詆毀我們,阻礙我們,刁難我們,背叛我們的人也可能是我們的貴人,而我們常常認為他們是小人。在另一個情況下,共患難看似麻吉的好友是鼓勵我們,但他們卻是在我們走錯路時,還推我們一把的人,我們當下還心生感恩遇到唯一了解我們的貴人。但他是還是不是?

在能量上觀察很簡單,因有「吸引力法則」,和自己的能量類似的人會靠到身邊來,所以我們自己的頻率很低的時候,這些靠過來的小人,是自己的的能量吸引來的。這法則,讓我們真實地去感受所謂頻率灰暗的現象和感受。被吸引來的確實是小人,因為害我們不淺。但是,他們是誰招來的呢?

而所謂的「貴人」還是「小人」,完全是自己的看法與解讀而已。在能量上分類,他們只有兩類:
  • 一類是被自己吸引來,來磨練我們,看我們是否是個值得去磨練,還可以超越自己的人?還是一個經不起磨練,輕易崩潰投降的人?
  • 另一類,是在我們最糟的時刻,徹底瓦解失去希望時,伸出援手的人,確實是大貴人,因為他們的能量常常與我們不在同一個空間,但他們是有慈悲心的人,慈悲心的能量可以穿透延伸到所有的頻率內,它是救贖的力量。他們會來到,也是自己以前種的種子。
能量提升時缺乏覺察力 -- 忘恩負義
在靈性的層面來看,這許許多多的小人與貴人,有些可能曾是我們過去曾幫助過的人,或甚至是我們的靈性導師們。這可能不容易去理解。

當我們走入平順豐裕的時刻(能量場變得頻率較高),曾來害我們的小人,或在困頓時照顧幫助我們的人,有時卻會因為能量上的不一,自然的遠離我們而去。這也是「吸引力法則」的作用,喪失吸引的力量。這時,一個人在順境時的考驗才真正到來。

感恩有兩個層面,一個是物質層面的補償、私下或公開的感謝幫過自己的恩人。但物質層面的力量是暫時性的。在靈性上,出自真誠,在內心長存感恩自已所永有的來源,是替自己創造永恆力量的秘密。

如何脫離藍圖的路?
我們是否應該每隔一段的時間,回顧自己的成長,經過的事件、人物,一一列出來,看他們對自己的影響是甚麼?如果自己因此而成為更好的人,這必然是恩人、貴人,應時時感恩他們的造就。另一批人呢?讓自己變成一個不怎麼好的人,該對他們怎們反應呢?

通常經過一段時間後,自己會發現(如果能發現),自己變得比較不好,並不是外在的因素,是自己管制不了自己的缺陷,讓它浮出檯面,所以它才造就自己變成比較不好。似乎這時會感知,別人並不一定真的是造成自己結果的主要原因,這些觀察與覺知是個人靈性成長的來源,也是自己遠離黑暗引誘的重要方法之一。

到最後,你感恩的對象會越來越多,你的心輪於是開始綻放它的真實力量。因為,時間過往,自己的認知是會有新的結論,讓自己的結論替自己延展未來。這是我們來到「時空」世界輪迴的原因。

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寬恕 -- 子女與父母的關係

『原諒並忘掉你的敵人是你對待他們最好的方法。否則,在未來轉世時,你將成成為他們的保姆、母親、父親,打他們的屁股。憤怒和仇怨是將兩個靈魂鎖在一起的原因。』
                                                                                    -- GMCKS 【金蓮經。體驗中的靈魂】

療癒中是看到很多家庭的問題,有親子間的問題,有兄弟姊妹間的問題,更有姑叔與姪輩的問題等等非常複雜。

並非多數的靈魂伴侶是美好的,反而大多數相約再見面永不分離的靈魂們是起因於憤怒與怨恨。依照誓願,有仇的兩個靈魂,常常成為親子關係,一個練習無條件的愛,另一個則同時接受痛的愛。所以有那麼多的家庭,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不是如眾人認為的父母慈,子女孝。

這也是為何,身為子女無論如何一定要原諒父母,要孝順父母;而為人父母的也要練習無條件的付出,不寄望回報。因為,前世結仇,那時是自己有機會去寬恕對方、離開對方、忘掉對方,但是自己選擇了不原諒,所以這輩子靈魂只能依照誓願,成為更緊密的關係。成為父母與子女的人之大倫關係,即使關係惡劣,又無法脫離。這在外人看來是無法理解,但這是忠實於阿卡西紀錄的必然呈現。

願我們都能學會寬容,能接受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生活態度,尊重每個人有他的路要走。學習用愛的方式來薰陶對方,讓對方向善,而不是用憤怒、用暴力來面對看不順眼的事情。除非自己想來世再浪費一次時間,渡過類似情節的生命。

如果能更進一步,用愛與智性引導對方改善,那不只是解決業的枷鎖,更替兩人鋪設更好的靈性之路,這是超越寬恕、忘掉的力量。因此,宗教一直說要愛你的敵人,是說,如果你是一個超越常人的巨大靈魂,你可以不只是寬恕對方,你會去愛對方,因為你看的見,人生只是個呈現,在長遠的靈魂成長路上,兩人也可以互相成為路上的貴人。

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

由靈修者在生活上的挫折 -- 到靈修的路

人通常的心理上都希望有一種萬能藥,一帖下去,萬般問題皆消失。一般人對靈修的看法也多少有此觀念,希望現實生活的問題可以藉靈修消失。事實又如何?

為何靈修者容易面臨現實的挫折
在療癒的經驗裡,常常接到電話,E-mail的訊息,說到最近有很好的靈修經驗,去了一次的閉關、去了印度、有一個很大的靈修突破。但是,最近生活也亂了調,發覺自己更敏感,別人也敏感,情緒有時起伏更大,人際關係更為脆弱,要不是身體不好,情緒失控,就是與伴侶、朋友間有嚴重的問題,甚至失業,失財,生意遭受重大打擊,更嚴重的出了意外。這在靈修的道路上是常常聽到類似的問題,似乎生活上有更大的未知數或危機潛伏著。這是巧合?還是過於敏感?

要解釋這個問題,必須用幾個比喻來說明。
  1. 有個人在鄉下的路上開車,風景很好,他很放鬆的慢速開著,聽著音樂。由於太忘形,他的腦子已經飛到其他的地方,連路都沒在看,車子自己走,很可能走到路邊,撞到路邊的石頭或樹木。但結果並不嚴重。如果他選擇是在高速公路上飛馳,一失神,沒有控制好方向盤,他可能會出一場嚴重的車禍。這個故事說明,一個正常人和一個要修行的人結果的不同。
  2. Master Co舉一個例子。正常的學生,小學要花六年的時間完成,如果有個學生要求,他要在三年內完成小學課程,無論是功課或考試都會加速大量的來到他面前。進入靈修,就是這位有志氣的小孩。
  3.  從台北到高雄,你可以做巴士,莒光,高鐵。每一種都到的了,但時間越是省,代價越高。一切都有代價。進入靈修的人就是想坐高鐵,不想坐巴士。
  4. 另一種狀況,有個人他的左膝蓋受傷,要他走路還可以,只是一跛一跛,走得慢點而已。如果叫他跑,他大概跑不了多遠就會摔跤。這是因為他的兩條腿不平衡,用力無法均衡。一個靈修者的人格如果像沒有平衡的雙腿,有缺陷,容易在速度下失衡遭遇挫折。

這些說明幾件事實:
  1. 人所要學習的,是不會少給,只是要花多久的時間?用甚麼方法來學?有人學得快,有人習性不好,一直留級,幾世都在同一個問題上打轉出不來。
  2. 自己的能量場不平衡造成挫折:靈修者所面臨的問題之一,是自己的『人格傾向』加速前進的後果。因為個人追求靈性世界的探索,靈性世界的主宰或稱之為靈性世界的法則就會套在這個人的身上。就好比,你不會開車,上不了馬路,道路行駛法規不會發生在你身上,一但考到駕照,開著車子上路,你就自然的受這法則的規範。並不神奇。這世界或內在世界並沒有白吃的午餐,一切都有代價。不好的駕駛習慣,還是會吃罰單,直到改過為止。
  3. 靈修在內在的世界是一種報名制度:當一個人參加靈修的課程,進入內在世界,藉著靜坐、服務大眾的過程,他在靈性世界裡,就會有較亮的光芒。這就引起靈界存在的幫助,所謂幫助,是給予更多的責任,來幫他提升。俗言:擁有能力的人就會擔負更大的責任。所以,他所面臨的考驗與情況也會特別多。靈修者,或可以在某世自修(出家),但是終歸於負起靈界的責任,就是合一與提升他靈。
  4. 業報因果定律是物理定律:一個靈魂(或人)的本質不同,進度不同,路途不同,無法一概而言。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自己種的,自己收成。雖然,因果或業報是宗教的語言,但在物理學上,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你力量朝後放拋出,就是認同你的過去路徑,你加速前進,你將力量拋向側邊,你就種下偏離航道的因。你力量拋向前方,你就減速。這換成一個人的習性,例如,惡言批評他人的習慣不改,或不願承認眼前問題等都是寫照。這是相對運動了物理原理。以自己為中心來衡量周圍的世界,便陷入找不到自己位置所在的迷失中。相反的,能由別的物體運動方向來衡量自己的相對運動方向,是一種覺知。這就不以自己為中心。
面對危機
這些形容,聽來似乎很聳動。但是,這些問題卻不是旁人或神給的。全部都是自己給自己的。當自己上了靈修之路,就如上了高速公路,習性不好的,很容易出車禍,而且後果都比較嚴重,這就是常常聽到靈修者遭遇挫折的原因。速度是有很大的意義。所謂的速度,在能量觀的意義上,是這個人有較大的能量場(身體的氣場),大的氣場會將訊息進出的影響力放大。這在般尼克的課程裡會有更詳細的說明。

面對靈修的結果,必須練習有較大的覺知能力和決心。當你覺知,自己的問題大部分是往日的因所造。就更要謹記善言、善行、善意的重要性。更要寬恕待人。碰到問題發生,不必懷疑。那是本來就會碰到,只是提早到來。有決心,有勇氣,有方法的必然能通過這道路的功課,獲得最終的榮耀。好消息是,比較好的方法是有的。

療癒與改變
修改不平衡的性格或傾向,可以透過能量療癒的方法。所有的問題,在能量場上都有跡象或形狀。透過療癒的方法,可以減緩,去除,改變能量場的品質,讓自己能在遭遇挫折之時,很快的恢復中性狀態,可以有機會運用自己的自觀能力(覺知能力)省察並逐漸改變自己的 『人格傾向』 。在這個過程,可以達到靈性的提升,因為一個人確實改變了自己。改變的方法很多,其中最為人知的就是寬恕。寬恕是藉著寬恕他人,來寬恕自己,接受自己,然後才能開始改變自己。

甚麼是靈修?
靈修,這個名詞同時引起另一個需要認知的問題:
我是一個物質存在,有了靈性的經驗?
還是?
一個靈性的存在,有了物質界的經驗?
對一個追尋靈性者而言,第一個論述是很真實的,因為這是一個現在自己的感覺。第二個論述就是一個靈修者走在探索自我道路上的感覺。
這些論述,可以換一個說法,
『 我是一個身體,裡面有個靈魂?還是,我是一個靈魂,在使用一具身體?

舉幾種類型的人
  1. 有人專注智性的層面研究,閱覽宗教、靈性書籍,聽演講,上課,但是生活上並無改變任何習性。
  2. 有人熱誠奉獻,一心向佛或一心奉神,靈性的光輝一離開廟宇、教堂就退盡,生活上仍是原本的自己。
  3. 有人沒有宗教觀,沒有好的教育,也不知靈性修行為何,但他節儉助人,寬大待人。
  4. 有些人天生通靈,穿梭於靈界與現實間,是一個媒介人。
這些人跟靈修都有各種不同程度的關聯。於是,很多人就會質疑,靈修是甚麼?靈修是遵奉神祇?靈修是做好事?靈修是開悟?靈修是奉愛?靈修是修自己的習性?

在語言上,靈修可以是任何解釋,因為所有的道路,或面向,都會影響某些層面的能量。蔡國瑞大師說,靈修是可以量化衡量的。也就是說靈修的成果,進步的狀態,是清楚的呈現在一個人的能量場上。這個呈現的狀態,不一定是這一世的成果,如果他這一世沒有淪喪迷失,也沒有業報上刻意的封住,他的氣場,在某些程度上是呈現他累世的成果。簡單舉例,一個人與自己本靈(或高靈)連結的緊密程度(透過靈線的大小),決定他目前的修行路是否正確,是否有努力。能量場上不曾有錯誤的顯現。般尼克療癒的技術之一,會教導如何衡量每個人的狀態。

從能量上的解釋,靈修的目的是提高自己能量場的頻率,盡量與本靈緊密的連結,讓無知的累世輪迴、因果循環學習過程盡量的縮短,透過正確的修行方法,人可以藉現實世界的環境,快速的轉化自己,讓自己的高靈更快進入靈界的 『成人禮』 。人是靈魂,靈魂是沒有形的光,純粹的意識能量波動。人是宇宙進化中共修的一點聖性星火,既是個體,也是在全體的樂團中的一隻小樂器。宇宙的法則或神的意志就是即興創作的樂譜

靈修不是逃避,不是幻覺,不是浪漫,不是告解,不是脫離現實、遊戲人間的放浪。古人曾說:『天地人』。靈修是生活,是每一刻的功課,是清醒的活在當下的真意,靈修是鍛鍊,是一個有程序的轉化能量體,蛻變成熟達到與宇宙一切合協奏鳴的過程。而永恆的喜悅來自清醒無我(沒有我慢)的自觀,觀自己在合一裡融合的波動之美。

最後,神(或自然界的法則)是寬容與慈悲的,祂允許每個人自由的決定自己的方向與速度,不必驚慌。

2015年5月21日 星期四

生活在教導裡

『我們很多法友們,都想要修行,但是卻將大部分的心力都花在現實生活中,而對於內在的修持,沒有任何信心,也可以說自心沒有對佛法生起強大的力量和信心。所以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沒有習慣在法的修持上,沒有修持的習慣,很自然就會將佛法和生活分開。』
——大寶法王噶瑪巴(全文:http://t.cn/R2zCbA7)


生活中對一個人的挑戰裡,最大的兩個是財富與人際關系,兩者都起源于生存權的保護。

一個人會遭遇什麼樣的人和什麼樣的事,是和自己的頻率有關,一個人的特質,吸引特定的人和事。

與其花時間去對付揮之不去的厄運和小人,不如認真修自己,去吸引對的人與事。

老師是太陽

『你是月,老師是太陽,你能反射多少,是憑依你的態度。』    -- MCKS

老師就如太陽般,沒有偏頗也沒有喜好的輻射出他的光明(教導),

一個學生能將多少的教導反射到他的腦中,要看他的姿態(pose) -- 上課時,手腳不要交叉,要提高接收度。

一個學生能將多少的教導反射到他的腦中,要看他的覺察(attention)程度 -- 學生智能與情緒身體的頻率範圍。

一個學生能將多少的教導反射到他的腦中,要看他的尊敬的程度(manner) -- 學生靈線的寬度,決定他吸收的量。

一個學生能將多少的教導反射到他的生活中,要看他的專注的程度(concentration) -- 學生管理他所有氣輪的能力,這決定他所學有多少反射到他的生活中。

我們修行如何,不是MCKS的問題,全部都是學生和他的身體的問題。

祈願我們能在老師的祝福下,認真調好自己的身體,情緒,智能,並能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上,及早成為自己生活的滿月圓。如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