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的一些照片,有的是很不錯的生活教科書。可以用最近看到的一張照片做案例,讓學員們練習探測能量的方法,來了解一個比較大的事件的能量本質。也可以藉這個機會,了解一個人的行為,和他的能量狀態完全有關。雖然兩個運動選手看來只是一個體力耗竭,一個好心幫忙。但在這背後,確有更深的訊息告訴我們兩個人的個性和靈性的成熟狀態。
跟著照片來的文章內容
17-year-old Meghan Vogel was in last place in the 3,200-meter run when she caught up to competitor Arden McMath, whose body was giving out. Instead of running past her to avoid the last-place finish, Vogel put McMath’s arm around her shoulders, carried her 30 meters, and then pushed her over the finish line before crossing it.
內容是說,十七歲的長跑選手梅根。佛歌是3200公尺比賽的最後一名跑者,當她追上另一位對手雅嬁。瑪克玫斯時,看到她的體力透支放棄比賽。梅根並沒藉機超越雅嬁來避免跑最後一名,她反而用肩扛起雅嬁的手臂,攙扶她跑完最後的30公尺,然後將雅嬁推過終點線,她再跨過終線。
在眾多的新聞消息中,這或是一則感人,且異於平常的比賽的事件。人們看了,暫時的佇足,欣賞一下。但這當中有許多的訊息,我們可以從能量上來探討,了解其中的非凡意義。
人有進化的路
人性(humanity)是帶領肉體獸性走向進化的主要力量。在獸性本能上,「競爭」是要凸出強者是誰。在運動項目裡,強者當然是體力與能力的實現,是一種太陽輪和基輪的運作,這種行為和想法並沒有對或錯誤的問題。而人性的奇妙所在,是可以放棄或犧牲成為「強者」或「勝利者」的目標,甚至甘為失敗者而不覺得遺憾。因為她的心中覺知人有更高的目的性,或許梅根在做的時候,自己也並不了解,只知道要鼓勵對方,幫助對方,但是她順手幫助的行為,確透露了自己的靈魂本質。這和她有沒有宗教信仰,有沒有修行,有沒有受好的教育等等沒有必然的關係,但這和她靈魂的成熟度有直接的關係,這是她累世靈魂進化的一個結果,她比多數人的靈魂要老成,也具備更深的智慧,所謂智慧是視他人如自己的慈悲。
靈性成長不是簡化的二元論或虛幻說
聖經上說:亞當夏娃吃了智慧之果,知道羞恥,看見善惡之別,被趕出伊甸園。他們因此開始了背負靈性進化責任的漫長路途。我們人類千萬年來的輪迴進化過程就是他們象徵性故事的真實版。我們一直走在脫離獸性的這條路上,走在文明化的路上,走在讚揚人性輝煌的路上。可見,人性難得,多數人仍然用獸性的直覺和習慣在生活,在待人處世。
人類在進化道路上努力的成果,有時會藉由一些老靈魂的不尋常行為顯露出來,而人們也很奇怪的可以共同接受這個神奇的行為,並受它感動,難道不會懷疑這感動的來源是那裡嗎? 如果有在場的動物看到,它們會有和人類相同的經驗嗎?也會有感動的心嗎?這讓我們重新思考「人性」二字不只是人類的另一個代名詞,它有更深的涵義。同時,靈性世界的奧秘,也在這個老靈魂的行為典範裡洩漏一角,我們身為能量的技師,是可以稍做解讀。
能量上的表露
人習慣用眼耳鼻口身等來觀察或覺察週身的現象。而身為一個般尼克療師,你可以更進一步的理解這些表象下的另一層面的真實。
探測兩個人的氣輪和氣場,將發現另一個事實。
雅嬁身上強大的眉心輪,太陽輪以及基輪說明她的意識中只剩下「贏得勝利」才是目標,一旦,她喪失達成目標的希望(就在攝下這張照片前兩分鐘),她的喉輪立刻充滿喪失鬥志的憂煩,同時,她的脾輪也就在那剎那失去力量,她就會像洩了氣的球般倒下。太陽輪的高漲並不能幫她太多,反而使她的心輪陷縮而失去平靜或冷靜的心。她的心臟和肺部也就拿不到足夠的能量,肺部的能量交換緩慢,心臟逐漸弱化。這都一一呈現。我們也可以清楚的知道她的靈線細到微乎其微,因為她的目標很接近動物的本質--「強者生存」。這表示她活在肉體本能的反應下,她的意識失去了自己本靈的指導。
再看梅根,她平衡的心輪和太陽輪,讓她在「競爭的遊戲」中仍然保有人性的關懷能力,爭得名次在她的意識中並不是唯一的目標。為何?這可以從她的氣輪表象就可以得知:她有強大的基輪、命門、脾輪,這表示她這場比賽並未用到她的全部力量,她有所保留,她體力還多得很。為何她要如此做?我們就無法猜測了。再測她的眉心輪,小於額輪,更確定她參賽不是為了這競爭的目標,她心中有其他的目的。她的冠輪和靈線很大,表示她的行為是受到她的靈魂所指導。這是說,她的身體、情緒等都在靈魂的微妙管理下做出不尋常的表現。我們旁觀者,可能是受教育的一群吧!
靈性的昇華--甚麼是榮耀(Glory)?
我們可以說梅根的這場比賽,不是跟其他的賽者競爭,她的靈魂在這過程中引領她的肉體本能走出不同於一般人的反應,她雖然沒有贏的任何的名次,但從能量的世界來看,她誇越了一個永恆靈性之路的標竿。她是在戰勝自己---她低階的氣輪本性,這個過程榮耀了她的靈魂(指的是實際能量的昇華方向)。她活生生的展示成熟的靈魂會做出的行為,即使那是我們一般人不一定能完全理解的行為。
這可以讓我們深思人的深奧本質,而這本質卻不易讓人們得知,因為,這個「得知的能力」似乎有意的被隱藏,我們只被授與「能夠感動」的淺薄覺知而已。所以我們多數必然在汙泥中打滾,也只有少數的靈魂能出淤泥,綻放她的潔淨花朵。多數的情況下,我們就如背負「原罪」的一群,不知所以的受困在苦難中,卻仍然用著獸性的本能活著,並一直的質問:神啊!這是為什麼?
我們身為療癒師,要更深刻的去探究這一點。我們有開起光明之門的工作要做。是否可以放下自己眼睛所見、耳朵所聞後的各種低沉獸性反應(肉體反應),放下自己的情緒,多用一點慈悲與寬容理解別人和我們並沒有兩樣,自己也沒有比別人高尚到那裡,我們都是掙扎中的靈魂,需要的是互相幫忙,而不是互相製造痛苦。那我們還有機會在淤泥中,向上長一個毫米,開始真的走向靈修之路。
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身、心、靈」和「我是誰?」
靈性修行者,常談到身心靈的平衡或整合。可以得知,在生活上,修行者感到身、心、靈有不平衡或散亂而無法有效的控制。
在學識上,有許多的書談到如何在智性上的處理來達成身心靈的平衡,或有某種程度上的控制。在修行上多數是用體操、靜坐方式來達成平衡或整合。而多數的人會感到,靜坐後的平靜和愉悅只是短暫的,在平常的生活裡,這些暫時性的祥和感覺,常常無法持續,甚至消散無蹤。為何?
甚麼是身、心、靈?
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個身體,有顆心,生活上會有「肉體」上的享受經驗和病痛經驗,在「心情」上常有高低起伏的感受,在「心智」上有清明時刻也有晦暗不明的時候。這些狀況有時似乎可以管理,但也經常失去控制。失去控制時,自己就會感到痛苦。而且,通常是當自己不想失去控制時,卻會隨著事情的發生起伏上下不已,無法回復自我。蠻被動的。
宗教領域或非宗教的靈性教導都強調人有靈魂,而我們也都經驗過靈感,第六感,甚至有靈性世界的感知經驗,瀕死經驗或回溯往世的經驗。所以,人們試圖去理解靈魂與靈性世界是甚麼?想知道這個似乎存在又摸不到的空間和我們日常生活有甚麼關係?也想知到「生死」是不是偶然的事件?還是一種輪迴?生命是真有某種長遠的意義?還只是一種亂數的呈現?
雖然這是人類心中的大問號,但要解答這些巨大的問題,還是要從基本面了解起:甚麼是身、心、靈。
身體
從出生時起,我們就開始熟悉這具肉體,從練習如何使用雙手、雙腳、眼、耳、鼻、口來存活,走動,到如何運用身體運動,工作,玩樂,甚至到繁衍下一代。肉體也在我們的使用過程中成長、成熟,然後走向疾病、衰老。這是一個人最熟悉的「我」。也是最直接、最實際的「我」,因為生命的經驗有極大的部分與這具肉身的經驗有關。理所當然,一個人的生命價值,有很大的成份和這肉體的價值是一致的。
可以回想自己,年幼時期,青少年時期,成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如果你年紀夠大),你會發現自己的價值觀隨時間演變。而且常常前後矛盾,互相否定。這當中和肉體的成熟程度、健康程度(好用程度)很有關係。但是,身體就是全部的「我」嗎?
心情與心智
人也是一出生,就懂得使用情緒,感受情緒。即使還不滿歲的幼兒也能感受大人們的情緒,可以很"現實"的避重就輕,很會看眼色。這個基本的情緒能力,來自於那裡?是腦部嗎?他都還沒有任何人際關係或社交經驗,為何一片空白的腦中可以如此的"精明"?人的情緒能力早於肉體能力之前,它似乎不需要發展過程,嬰兒還沒開始爬就會哭、會笑,並不需要教。可曾想過為什麼?可曾懷疑過?
心智能力,是人類有別於動物的最大差別,心智能力,讓人可以被教導,可以學習,可以記憶,可以推演,可以舉一反三,可以明瞭問題的表層意思和內在的含意,這個能力,讓人可以跨越被動的生活方式,突破自己的現況或限制,可以改變生活方式,可以創造事物,可以改變他人,甚至可以改變全體人類的走向。這個能力也是初生時就具有。我們觀察到,有的小孩天生就精於演奏某些樂器,很小就能計算屬於大學、甚至博士班的問題,這些「天才」證明人的心智能力和腦部大小沒有直接的關聯。那麼是那裡來的力量,讓心智能力有很強的表現力?
在能量場上的觀察,人的情緒能力和智能都有相對的能量身體在處理,這些不可見的身體,將複雜的訊息處理後送到腦部,腦部才有感受或理解,然後透過神經將這些訊號傳到身體有關的部位,我們才有肉體層面的感覺和經驗。
靈魂
宗教裡一直說,人有靈魂,不只是肉體而已。說死後,人的靈魂還存在。雖然,一般人沒法看到親人死後有靈魂還在身邊走來走去,所以只當那是一種說法。也有些人可以看見或感知這些「靈魂」,或者可以和它溝通。由於這不是一般人的能力,所以,有這些少數有能力的人,被多數看不見的人認定是有幻覺或幻聽,是腦部出了問題,是一種病症。因此,很多人在靈魂這個題目上,很矛盾,一方面可以非常謙誠的信仰宗教對靈魂的說法,但同時,又對有靈性溝通能力的人,視為一種病症。更複雜的是,即使有靈性溝通或感知能力的人,相互間的經驗也差異極大,也有很多自己不甚理解的現象,自己也感受恐懼和疑惑,身體也會受到影響而有各種的病情反應。讓一般的人更持有保留或懷疑的看法。
假設有靈性的世界存在,那這些人們的矛盾、懷疑態度,是來自於人對「我」的認知仍停留在最熟悉的肉體上。「我」如果是站在「肉體」與「心」的角度來看各種現象,這個「我」是沒辦法跳脫肉身的層面去理解那些非肉體的「存在」是甚麼東西。因為多數人認為「我」就是這個身體的所有實際經驗。就算在睡夢中有夢境的經驗,也不算是這肉身的經驗,因為,肉身是在不動的睡眠狀態,做夢只是腦子裡胡思亂想的延伸而已。不是實際的東西。
即使如此,人們卻不滿足於自己是「肉體存在」而已的事實,因為肉體會消逝,人需要一個更有價值的理由來說明自己這暫時的意識存在,是有更長遠(甚至永恆)的意義。只是,我們無法確定而已。那麼,「靈魂」和「我」有甚麼關係?如果「我」死亡了,靈魂是甚麼,它是「我」平常感覺不到的一部份嗎?它卻能留下來,我卻消失了。我還是消失了!
「我」是誰?
在聖經創世紀裡有提到伊甸園裡有兩顆樹,一顆是智慧之樹,另一顆是生命之樹。亞當與夏娃吃了智慧之樹的果子,知道羞恥心,也被神趕出伊甸園,生命變成有限。這是一個非常符號化的故事。在長遠的歷史中也自然被解讀成各種版本。這個故事也點出了人類的來源,以及「我」這個意識的來源。
在更遠古的典籍裡有這段創世紀的較古版本。那時,這些伊甸園中所謂的人是不具備情感、智力,反而比較像是動物。他們吃的智慧之果,代表屬於人類的靈,表示來自神的意識降臨人的肉體裡。這時這些人形動物才會突然發現自己有羞恥心(或善惡心),經文用「想找衣物來避體」來象徵。這個善惡心是人類意識中的固有的能力,不需要教。
雖然是個故事,但有它有靈性上的真理面(某一個層面):當人類的靈魂取得進入物質空間的力量時,它進入肉體,給予肉體生命現象,並同時帶來聖性的善知,而人體也承襲來自於物質面進化的動物意識,它代表無明和自私的獸性生存本能意識。這兩種意識(光明與無知,或善與惡),同時占據同一個意識空間,造做了善惡磨練的舞台,而我們常沉浸於意識的多種現象裡,忘了自己的本質。忘了我是誰。這是人類進入物質空間,必須歷經生成與毀壞不斷循環的一種必須過程。也是進化的必要方式。這是為了淬煉靈魂的力量。讓靈魂能進化。
但通常,我們會忘了自己是個人類是個靈魂,反而是跟著「內在的聲音」們的慾求和私利吶喊,一起浮沉,成為肉體和情智的身份。我們多數是沉淪於物質世界的經歷和慾望裡,受其左右,以為「我」就是肉體、心情、心智、念頭,並認為我裡面還有個叫靈魂這樣的東西。所以,人類在這個時空裡傾向於毀滅、墮落或停滯不前。
我是人類,我是靈魂
我是靈魂,我有一個肉體,我有心智和心情的能力。如果我還有「覺察的能力」,我能「看見」我的各種情緒,我的多樣意念,在意識的場景中來來回回。我也會看見肉體的需求也常常在意識場景裡上上下下。
身、心、靈並不是整合的問題,也不是平衡的問題,它是認知「我是誰」的問題。確認自己是靈魂,能讓自己在能量上,立即和自己的高靈有更緊密的連結,更有能力查覺自己的狀況,進而能用善與光明的能量,照亮自己的暗沉面,讓所承襲和使用的身體、情緒、心智狀態提升,它們的提升,就是自己靈魂的進化。
在這個了解上,當我們看見基督教教人謙誠的信仰讚美主,或看見佛教淨土宗持續的念阿彌陀佛咒,或看見印度教禮敬濕婆神讚頌祂的名,或聽見印度瑜珈士唱著SO HUM的禪音時,就能理解,他們都在做同一件事,也就是認知自己在靈性世界身分,他們都是在呼喚著自己的靈魂做為自己的主人。形式不同,但在能量上,是做相同的事。
觀自在菩薩,提示我們,要能觀自己所在,才能自由自在。你是能自在的!當你確實知道自己是誰的時候!
在學識上,有許多的書談到如何在智性上的處理來達成身心靈的平衡,或有某種程度上的控制。在修行上多數是用體操、靜坐方式來達成平衡或整合。而多數的人會感到,靜坐後的平靜和愉悅只是短暫的,在平常的生活裡,這些暫時性的祥和感覺,常常無法持續,甚至消散無蹤。為何?
甚麼是身、心、靈?

宗教領域或非宗教的靈性教導都強調人有靈魂,而我們也都經驗過靈感,第六感,甚至有靈性世界的感知經驗,瀕死經驗或回溯往世的經驗。所以,人們試圖去理解靈魂與靈性世界是甚麼?想知道這個似乎存在又摸不到的空間和我們日常生活有甚麼關係?也想知到「生死」是不是偶然的事件?還是一種輪迴?生命是真有某種長遠的意義?還只是一種亂數的呈現?
雖然這是人類心中的大問號,但要解答這些巨大的問題,還是要從基本面了解起:甚麼是身、心、靈。
身體
從出生時起,我們就開始熟悉這具肉體,從練習如何使用雙手、雙腳、眼、耳、鼻、口來存活,走動,到如何運用身體運動,工作,玩樂,甚至到繁衍下一代。肉體也在我們的使用過程中成長、成熟,然後走向疾病、衰老。這是一個人最熟悉的「我」。也是最直接、最實際的「我」,因為生命的經驗有極大的部分與這具肉身的經驗有關。理所當然,一個人的生命價值,有很大的成份和這肉體的價值是一致的。
可以回想自己,年幼時期,青少年時期,成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如果你年紀夠大),你會發現自己的價值觀隨時間演變。而且常常前後矛盾,互相否定。這當中和肉體的成熟程度、健康程度(好用程度)很有關係。但是,身體就是全部的「我」嗎?
心情與心智
人也是一出生,就懂得使用情緒,感受情緒。即使還不滿歲的幼兒也能感受大人們的情緒,可以很"現實"的避重就輕,很會看眼色。這個基本的情緒能力,來自於那裡?是腦部嗎?他都還沒有任何人際關係或社交經驗,為何一片空白的腦中可以如此的"精明"?人的情緒能力早於肉體能力之前,它似乎不需要發展過程,嬰兒還沒開始爬就會哭、會笑,並不需要教。可曾想過為什麼?可曾懷疑過?
心智能力,是人類有別於動物的最大差別,心智能力,讓人可以被教導,可以學習,可以記憶,可以推演,可以舉一反三,可以明瞭問題的表層意思和內在的含意,這個能力,讓人可以跨越被動的生活方式,突破自己的現況或限制,可以改變生活方式,可以創造事物,可以改變他人,甚至可以改變全體人類的走向。這個能力也是初生時就具有。我們觀察到,有的小孩天生就精於演奏某些樂器,很小就能計算屬於大學、甚至博士班的問題,這些「天才」證明人的心智能力和腦部大小沒有直接的關聯。那麼是那裡來的力量,讓心智能力有很強的表現力?
在能量場上的觀察,人的情緒能力和智能都有相對的能量身體在處理,這些不可見的身體,將複雜的訊息處理後送到腦部,腦部才有感受或理解,然後透過神經將這些訊號傳到身體有關的部位,我們才有肉體層面的感覺和經驗。
靈魂

假設有靈性的世界存在,那這些人們的矛盾、懷疑態度,是來自於人對「我」的認知仍停留在最熟悉的肉體上。「我」如果是站在「肉體」與「心」的角度來看各種現象,這個「我」是沒辦法跳脫肉身的層面去理解那些非肉體的「存在」是甚麼東西。因為多數人認為「我」就是這個身體的所有實際經驗。就算在睡夢中有夢境的經驗,也不算是這肉身的經驗,因為,肉身是在不動的睡眠狀態,做夢只是腦子裡胡思亂想的延伸而已。不是實際的東西。
即使如此,人們卻不滿足於自己是「肉體存在」而已的事實,因為肉體會消逝,人需要一個更有價值的理由來說明自己這暫時的意識存在,是有更長遠(甚至永恆)的意義。只是,我們無法確定而已。那麼,「靈魂」和「我」有甚麼關係?如果「我」死亡了,靈魂是甚麼,它是「我」平常感覺不到的一部份嗎?它卻能留下來,我卻消失了。我還是消失了!
「我」是誰?

在更遠古的典籍裡有這段創世紀的較古版本。那時,這些伊甸園中所謂的人是不具備情感、智力,反而比較像是動物。他們吃的智慧之果,代表屬於人類的靈,表示來自神的意識降臨人的肉體裡。這時這些人形動物才會突然發現自己有羞恥心(或善惡心),經文用「想找衣物來避體」來象徵。這個善惡心是人類意識中的固有的能力,不需要教。
雖然是個故事,但有它有靈性上的真理面(某一個層面):當人類的靈魂取得進入物質空間的力量時,它進入肉體,給予肉體生命現象,並同時帶來聖性的善知,而人體也承襲來自於物質面進化的動物意識,它代表無明和自私的獸性生存本能意識。這兩種意識(光明與無知,或善與惡),同時占據同一個意識空間,造做了善惡磨練的舞台,而我們常沉浸於意識的多種現象裡,忘了自己的本質。忘了我是誰。這是人類進入物質空間,必須歷經生成與毀壞不斷循環的一種必須過程。也是進化的必要方式。這是為了淬煉靈魂的力量。讓靈魂能進化。
但通常,我們會忘了自己是個人類是個靈魂,反而是跟著「內在的聲音」們的慾求和私利吶喊,一起浮沉,成為肉體和情智的身份。我們多數是沉淪於物質世界的經歷和慾望裡,受其左右,以為「我」就是肉體、心情、心智、念頭,並認為我裡面還有個叫靈魂這樣的東西。所以,人類在這個時空裡傾向於毀滅、墮落或停滯不前。
我是人類,我是靈魂
我是靈魂,我有一個肉體,我有心智和心情的能力。如果我還有「覺察的能力」,我能「看見」我的各種情緒,我的多樣意念,在意識的場景中來來回回。我也會看見肉體的需求也常常在意識場景裡上上下下。
身、心、靈並不是整合的問題,也不是平衡的問題,它是認知「我是誰」的問題。確認自己是靈魂,能讓自己在能量上,立即和自己的高靈有更緊密的連結,更有能力查覺自己的狀況,進而能用善與光明的能量,照亮自己的暗沉面,讓所承襲和使用的身體、情緒、心智狀態提升,它們的提升,就是自己靈魂的進化。
在這個了解上,當我們看見基督教教人謙誠的信仰讚美主,或看見佛教淨土宗持續的念阿彌陀佛咒,或看見印度教禮敬濕婆神讚頌祂的名,或聽見印度瑜珈士唱著SO HUM的禪音時,就能理解,他們都在做同一件事,也就是認知自己在靈性世界身分,他們都是在呼喚著自己的靈魂做為自己的主人。形式不同,但在能量上,是做相同的事。
觀自在菩薩,提示我們,要能觀自己所在,才能自由自在。你是能自在的!當你確實知道自己是誰的時候!
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動物身心療癒服務
能量療癒也能讓動物們受惠
蔡國瑞大師所創立的般尼克療癒法,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推廣也已經有四年了!已經有許多人獲得幫助與好處。
如果能理解能量的來源和功能,就能了解不是只有氣功師身上有氣,所有的人身上都有氣在循環,差別是量有多少,品質好壞比例有多少。同樣的,動物雖不是人類,但是他們的身體也需要"氣"的循環與利用,才能活著。
今年決定擴大能量服務的面向,希望您家中的動物,流浪街頭的動物,或是各種大小體型的動物也都能獲得能量療癒的好處。尤其當這些動物無法用言語表達牠們的身心問題時,這種不需要接觸到身體的能量療癒法,便能發揮它的功效。一方面能從牠們的能量品質來了解動物的身體和心理狀態;另一方面,也能透過改善牠的能量狀態,使牠們恢復原有的自癒能力,有效的舒緩其身心的不適症狀。
寵物服務活動主持人:Emily Pao
動物療癒緣起
一開始老師建議我這麼作時,我並沒有多大興趣,因為,我始終覺得家中的毛孩子要健康快樂,關鍵在於主人身上;只要主人願意多花點心思,自己準備鮮食餐,每日固定帶寵物去外頭散步運動,這些孩子們應該都可以很開心的,起碼我家這隻就是這樣。但事實上,動物有點像小孩,光是愛,不一定就能確定小孩子不會有生理或心理的問題,同樣的,動物們也是如此。
前幾天,去拜訪曾經中途過的狗狗一家,雖然只照顧過其中一隻,但他們一家五狗,每一隻在我眼中都一樣可愛純真,都一樣地傻氣,相信人。然後,我見到邁入中老年的牠們,一下子老態盡顯,怎麼突然間都走不太動了。在公園散步時,看著牠們拖著沉重的身體往前走,但臉上表情卻盡是興奮時,心裡頓時一陣心酸,原來,除了歲月無聲地流逝外,牠們的健康也是。
是的,毛孩子無法用我們能理解的方式表達,我們常常以為牠們傻呼呼地笑著,就一切都很好。有時一忙碌起來,牠們有什麼細微變化更是無所察覺,直到有天突然不吃東西了,突然沒有精神了,才知道牠們原來已經不舒服了好一陣子。
就這樣,我們決定開始這項服務,雖然不能讓毛孩子長命百歲,但起碼能幫助牠們在有生之年,過得健康,開心,無憂。
般尼克能量療癒
般尼克療癒法,除了能有效舒緩已成型出現的肉體或心理不適症狀,更能作為日常身心保健的保養之法,達到預防勝於治療之效。
若您希望對般尼克療癒法有進一步的瞭解,歡迎來參加每周日上午的說明會,或是寫mail到allenchen.cec@gmail.com,我們樂意進行細節上的解說。
般尼克動物療癒體驗細節
每月限定2個名額,會依照般尼克課本中的療程指示,於一周內進行2-3次遠距療癒。
報名
資格:願意提供1. 療癒前及療癒後的文字與照片心得,2. 確實附上以下資料者,3. 流浪動物機構為優先
資料:
療癒流程

如果能理解能量的來源和功能,就能了解不是只有氣功師身上有氣,所有的人身上都有氣在循環,差別是量有多少,品質好壞比例有多少。同樣的,動物雖不是人類,但是他們的身體也需要"氣"的循環與利用,才能活著。
今年決定擴大能量服務的面向,希望您家中的動物,流浪街頭的動物,或是各種大小體型的動物也都能獲得能量療癒的好處。尤其當這些動物無法用言語表達牠們的身心問題時,這種不需要接觸到身體的能量療癒法,便能發揮它的功效。一方面能從牠們的能量品質來了解動物的身體和心理狀態;另一方面,也能透過改善牠的能量狀態,使牠們恢復原有的自癒能力,有效的舒緩其身心的不適症狀。
寵物服務活動主持人:Emily Pao
動物療癒緣起
一開始老師建議我這麼作時,我並沒有多大興趣,因為,我始終覺得家中的毛孩子要健康快樂,關鍵在於主人身上;只要主人願意多花點心思,自己準備鮮食餐,每日固定帶寵物去外頭散步運動,這些孩子們應該都可以很開心的,起碼我家這隻就是這樣。但事實上,動物有點像小孩,光是愛,不一定就能確定小孩子不會有生理或心理的問題,同樣的,動物們也是如此。
.jpg)
是的,毛孩子無法用我們能理解的方式表達,我們常常以為牠們傻呼呼地笑著,就一切都很好。有時一忙碌起來,牠們有什麼細微變化更是無所察覺,直到有天突然不吃東西了,突然沒有精神了,才知道牠們原來已經不舒服了好一陣子。
就這樣,我們決定開始這項服務,雖然不能讓毛孩子長命百歲,但起碼能幫助牠們在有生之年,過得健康,開心,無憂。

般尼克療癒法,除了能有效舒緩已成型出現的肉體或心理不適症狀,更能作為日常身心保健的保養之法,達到預防勝於治療之效。
若您希望對般尼克療癒法有進一步的瞭解,歡迎來參加每周日上午的說明會,或是寫mail到allenchen.cec@gmail.com,我們樂意進行細節上的解說。
般尼克動物療癒體驗細節
每月限定2個名額,會依照般尼克課本中的療程指示,於一周內進行2-3次遠距療癒。
報名
資格:願意提供1. 療癒前及療癒後的文字與照片心得,2. 確實附上以下資料者,3. 流浪動物機構為優先
資料:
- 動物照片及生活影片檔:為了更確實了解寵物狀況,請附上報名當天的動物作息影片檔,長度起碼30分鐘,如能加上語音敘述更佳。
- 動物名字:(請用本名,避免療癒能量錯置)
- 動物性別與年齡:有住於判斷寵物狀況
- 希望改善的症狀簡述:如有醫師診斷說明或超音波照等,也請一併附上
- 日常作息概況:為了加強動物的能量接收度,請特別註明動物習慣的休息時間或靜態活動時間
方式:email上述資料到fragigi@gmail.com
報名確認:收到報名mail後,回覆將於何時進行療癒。
療癒方式:以遠距方式進行。
注意事項:在療癒時段內,請避免讓動物嬉戲或運動。讓牠處於安靜狀態,有助於療癒的效果。
療癒後續:不論人或動物,身心的健康仰賴健全的飲食作息與生活環境的正向樂觀,因此能量療癒能讓症狀獲得舒緩或減輕,要得到完全的康復,則需要主人與寵物的共同努力。一周2-3次的療癒後,會以email回覆檢測狀況及相關建議。
費用
請以完整的文字與照片的體驗心得一篇作為體驗費用。
體驗次數
為了讓更多朋友有機會獲得服務,每個家庭限定報名體驗一次。
使用個案照片權利
透過這服務過程,動物主人同意本中心有權利使用個案照片來分享與討論療癒相關內容。討論的媒體包括本部落格和臉書(Facebook)上有關般尼克療癒法的討論。使用目的是藉討論案例內容,讓更多的人能理解能量療癒對動物的幫助。
個案隱私權保護
本服務保護個案的身份,絕不公佈也不與任何單位或個人分享有關個案的隱私資料。
願此服務能讓療癒的能量照顧無法表達自己感受的動物們,藉能量的引導讓動物的身體、情緒獲得舒緩。
療癒方式:以遠距方式進行。
注意事項:在療癒時段內,請避免讓動物嬉戲或運動。讓牠處於安靜狀態,有助於療癒的效果。
療癒後續:不論人或動物,身心的健康仰賴健全的飲食作息與生活環境的正向樂觀,因此能量療癒能讓症狀獲得舒緩或減輕,要得到完全的康復,則需要主人與寵物的共同努力。一周2-3次的療癒後,會以email回覆檢測狀況及相關建議。
費用
請以完整的文字與照片的體驗心得一篇作為體驗費用。
體驗次數
為了讓更多朋友有機會獲得服務,每個家庭限定報名體驗一次。
使用個案照片權利
透過這服務過程,動物主人同意本中心有權利使用個案照片來分享與討論療癒相關內容。討論的媒體包括本部落格和臉書(Facebook)上有關般尼克療癒法的討論。使用目的是藉討論案例內容,讓更多的人能理解能量療癒對動物的幫助。
個案隱私權保護
本服務保護個案的身份,絕不公佈也不與任何單位或個人分享有關個案的隱私資料。
願此服務能讓療癒的能量照顧無法表達自己感受的動物們,藉能量的引導讓動物的身體、情緒獲得舒緩。
2013年6月26日 星期三
般尼克「繪畫療育」
如何透過繪畫安撫情緒?
「繪畫療育」主持人:綺紅老師
綺紅老師從事兒童繪畫教學,有多年的豐富經驗,她強調讓兒童跟隨他自己的想法與感覺去發揮,且訓練他能運用所教的基本技巧,讓孩童在繪畫上能更有效的抒發自己的個性、想法、情緒、構思。透過她與小孩們互動的經驗,以及她運用般尼克療癒法對繪畫在能量上的另一層面的認識,綺紅老師提供一種嶄新的服務:就是透過「繪畫療育」安撫人們內在的情緒和心理上的問題,幫助緩解作畫者受到自己情緒和念頭的圍困。讓作畫者能更快的恢復他日常的正常作息。
綺紅老師分享她個人的經驗
繪畫不只是一種藝術的表達方式,它也同時是一種心情的表達方式。透過顏彩與線條,我們可以將內在的情緒釋放出來,在能量上,這種釋放,經過能量療育的方法,可以平撫情緒,獲得心情上的療傷與恢復,這是安全而且快速的方法。
十多年前,累積在內心的憤怒及壓抑,就在一張八開的白紙上宣洩出來,全新紅色與黑色的蠟筆,被我用盡,連最後的餘蠟也被我重覆再重覆的堆疊,淚水與憤怒的情緒呈現在那張已看不出白紙的紙上。我以為和我的內在達成了協議,平撫了情緒,於是繼續偽裝下去。我開始了複合媒材的創作,我學習著與自己的作品對話,形同與內在對話,每當完成一件作品,就像是結束了一段療癒,但它只是再重複著釋放一個相同的情緒能量,並未獲得真正的療癒。
當我再一次的情緒爆發大量釋放後,自問藝術方式的療癒,是否可更深入地找到核心問題,而非只是短暫的,表面的?經過多年的身心靈領域尋找與學習,發現使用光的色彩能改變人的情緒,在我兒童繪畫教學的經驗上,當色彩呈現在畫布上的同時,你的情緒也流露出,尤其對孩童,在長時間的觀察上有較顯注的效果,情緒的起伏時間縮短,上課容易靜的下來。在成人方面,由於累積的情緒較久,則需要用較多的時間,長期且定期做畫來逐步的清除內在的負面情緒。
般尼克療癒,可以幫助任何人,用自己的直覺、和繪畫上的一些基本技巧,透過療癒師的指導,讓情緒和意念可以有效的釋放,並獲得根本的淨化。
透過「繪畫療育」的能量調整--為什麼有用?
繪畫本身可以表露一個人深層的潛意識和各種的情緒,而這些精微且潛藏的能量,並非一般對圖畫本身表象的分析或解讀可以輕易察覺。對於一個受過能量技術訓練的療師而言,一張塗鴉和一張精筆的繪畫是有相同的份量。這些表面上的線條與色彩上的差異,只是作畫者當時的意識狀況不同而已,而它們所表露的情緒和意念深度相差並不遠,甚至,有時候毫無章法的塗鴉能給予療癒師更多的訊息。
有些人天生有語言表達的困難,例如非常幼小的孩子、自閉症患者、心智障礙者、因病或中風無法言語者、或因情緒不願意跟他人溝通者,繪畫是他們很合適的表達工具。這是「繪畫療育」一個不可取代的簡便方法。
透過能量上的淨化,可以幫助畫者釋放大量的負面能量。而這些負面的能量,是由畫者不經意的渲染在畫上。因此,即使他在畫快樂的景象,裡面也有可能會覺察到心理的舊傷或難以釋懷的情緒。這便是能量療癒師可以進一步幫助對象的地方。讓他減少受到潛意識負面的干擾。
最快的方法就是親身體驗。綺紅老師接受幼兒和成年人的繪畫稿。可以自行作畫然後送到綺紅老師的信箱。她會定時幫忙處理,並回覆。
程序規範
「繪畫療育」主持人:綺紅老師
綺紅老師分享她個人的經驗
繪畫不只是一種藝術的表達方式,它也同時是一種心情的表達方式。透過顏彩與線條,我們可以將內在的情緒釋放出來,在能量上,這種釋放,經過能量療育的方法,可以平撫情緒,獲得心情上的療傷與恢復,這是安全而且快速的方法。
十多年前,累積在內心的憤怒及壓抑,就在一張八開的白紙上宣洩出來,全新紅色與黑色的蠟筆,被我用盡,連最後的餘蠟也被我重覆再重覆的堆疊,淚水與憤怒的情緒呈現在那張已看不出白紙的紙上。我以為和我的內在達成了協議,平撫了情緒,於是繼續偽裝下去。我開始了複合媒材的創作,我學習著與自己的作品對話,形同與內在對話,每當完成一件作品,就像是結束了一段療癒,但它只是再重複著釋放一個相同的情緒能量,並未獲得真正的療癒。
當我再一次的情緒爆發大量釋放後,自問藝術方式的療癒,是否可更深入地找到核心問題,而非只是短暫的,表面的?經過多年的身心靈領域尋找與學習,發現使用光的色彩能改變人的情緒,在我兒童繪畫教學的經驗上,當色彩呈現在畫布上的同時,你的情緒也流露出,尤其對孩童,在長時間的觀察上有較顯注的效果,情緒的起伏時間縮短,上課容易靜的下來。在成人方面,由於累積的情緒較久,則需要用較多的時間,長期且定期做畫來逐步的清除內在的負面情緒。
般尼克療癒,可以幫助任何人,用自己的直覺、和繪畫上的一些基本技巧,透過療癒師的指導,讓情緒和意念可以有效的釋放,並獲得根本的淨化。
透過「繪畫療育」的能量調整--為什麼有用?
繪畫本身可以表露一個人深層的潛意識和各種的情緒,而這些精微且潛藏的能量,並非一般對圖畫本身表象的分析或解讀可以輕易察覺。對於一個受過能量技術訓練的療師而言,一張塗鴉和一張精筆的繪畫是有相同的份量。這些表面上的線條與色彩上的差異,只是作畫者當時的意識狀況不同而已,而它們所表露的情緒和意念深度相差並不遠,甚至,有時候毫無章法的塗鴉能給予療癒師更多的訊息。
有些人天生有語言表達的困難,例如非常幼小的孩子、自閉症患者、心智障礙者、因病或中風無法言語者、或因情緒不願意跟他人溝通者,繪畫是他們很合適的表達工具。這是「繪畫療育」一個不可取代的簡便方法。
透過能量上的淨化,可以幫助畫者釋放大量的負面能量。而這些負面的能量,是由畫者不經意的渲染在畫上。因此,即使他在畫快樂的景象,裡面也有可能會覺察到心理的舊傷或難以釋懷的情緒。這便是能量療癒師可以進一步幫助對象的地方。讓他減少受到潛意識負面的干擾。
最快的方法就是親身體驗。綺紅老師接受幼兒和成年人的繪畫稿。可以自行作畫然後送到綺紅老師的信箱。她會定時幫忙處理,並回覆。
程序規範
- 費用:免費,純粹服務性質。
- 畫作的權利:透過這服務過程,畫者(對象)同意本能量中心有權利就該畫的案例做個案討論。討論的媒體包括本部落格和臉書(Face book)上的般尼克療癒法粉絲頁。希望透過案例的討論讓更多的人能理解療癒的能量本質,讓更多的人有正確的知識和理解,而不落入迷信或神通的無知看法。希望受療癒者能秉著慈悲,藉案例分享讓更多的人能理解並受惠。
- 隱私權保護:本服務絕對不公佈任何繪畫者的私人資料。也不會將私人資料和第三人分享。所公布內容僅就畫作本身及其內涵做討論。
- 報名方式:自7/1日起,採用email方式通訊,報名後會用電子郵件回覆及確認。請寄至,yehchihung@gmail.com
- 報名資料:
- 圖畫(請用手機或掃描方式轉成電子檔連同以下資訊傳至電子郵件信箱)
- 中文全名
- 性別
- 出生年月日
- 簡述情緒及身體健康狀況
2013年6月23日 星期日
往世的殘痕
療癒中有時會遇到一些常見問題。其中一種是與往世的記憶(或行為)有關。例如常見的「殘酷的痕跡」。
為何人會帶有殘酷的痕跡?
如果籠統的將此痕跡視作業力的作用,可能稍嫌粗略。有時,人的過去世經歷了巨大的衝擊,而這衝擊常是被動而為,這些記憶會殘存在轉世者的身體上。可以說是一種未曾解決的問題,也可以說是一種干擾這一世行為的能量。
殘酷的記憶,多數是過去世曾有的殘酷生活過程所造成的行為和意念,這些"個性"的情緒份量很重,即使轉世後,也不容易被遮掩。
例如,經歷過殘酷的戰爭生涯。在殘酷的生存前提下,人的情緒體經歷著,從恐懼的爭鬥到潛意識無感的爭鬥,甚至演變成追尋快感的殺戮行為。或許,你會懷疑,自己不可能有如此的往世。但在人的靈性成長過程,好壞環境,一個靈都必須多次的經歷,淬煉靈性向善的意志力和理解力(慈悲力量)。有的靈能順利通過,有的歷經創傷,殘存的恐懼和怨怒會帶到某個來世。成了生活上的干擾而不自覺。
可以問問自己,是否有些情緒、意念,甚至行為的表露:
為何人會帶有殘酷的痕跡?
如果籠統的將此痕跡視作業力的作用,可能稍嫌粗略。有時,人的過去世經歷了巨大的衝擊,而這衝擊常是被動而為,這些記憶會殘存在轉世者的身體上。可以說是一種未曾解決的問題,也可以說是一種干擾這一世行為的能量。

例如,經歷過殘酷的戰爭生涯。在殘酷的生存前提下,人的情緒體經歷著,從恐懼的爭鬥到潛意識無感的爭鬥,甚至演變成追尋快感的殺戮行為。或許,你會懷疑,自己不可能有如此的往世。但在人的靈性成長過程,好壞環境,一個靈都必須多次的經歷,淬煉靈性向善的意志力和理解力(慈悲力量)。有的靈能順利通過,有的歷經創傷,殘存的恐懼和怨怒會帶到某個來世。成了生活上的干擾而不自覺。
可以問問自己,是否有些情緒、意念,甚至行為的表露:
- 對於不合意的人、事,心中常生詛咒的意念。
- 意念中有虐待人或動物會獲得快感的想法。
- 行動上對弱小的動物(如螞蟻)有大量殺戮的經驗。這通常發生在幼兒時期。這不是好玩,而是反映自己低層次的生存和怨怒的記憶。
- 在工作上,以趕盡殺絕方式擊敗對手。
- 比較常見的是,常常對人批評、鄙視,產生不良的語言或意念。(這是一種反應自己生存空間的方式)
有些人認為這些是習以為常,毫無感覺。有的人會驚訝於自己所起的心念。這要看個人覺知程度。但是,無論如何身上確實背負這些干擾自己的往世的殘留記憶。站在療癒的觀點,這些殘痕是造成患者這一世有嚴重身心病痛的潛伏原因。
療癒經驗
常常在療癒對象的恢復速度緩慢時,想到這個可能的影響因素。因為,在業力的法則下,患者是無從閃避自己過去的行為所造成的「負債」。他人的痛苦,是要用自己的痛苦來償還。
當然,讀者也可以用「迷信」標籤來解讀。一個受過能量訓練的人(任何人)都能清楚的探知這患者身上背負(確實在背上)著這些殘酷心念的痕跡。而這所謂的潛意識,就會指導他日常的念頭,想法,反應,語言,行為。如果患者覺察的能力夠的話,他會感到自己強大的負面意念(有時大到足以走向毀滅或共亡)在主導自己的日常生活。
很多負面思維的人,是受到這個因素的影響。當然不是所有具有負面思考的人都如此,很多人是因為成長過程的遭遇,而種下負面思維的種子。
如何療癒自己的殘酷痕跡
古人說過:『你怎麼栽就怎麼收成。』我們是走在一層層的循環中,謹慎把握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能換個較好的循環方式。建議有殘酷痕跡的人每天早上念如下禱文三次,持續三個月。這禱文是取自蔡國瑞大師【金蓮經】中有關慈悲不傷害的章節。這禱文已經幫助過很多人,相信它也能幫助任何身帶殘酷痕跡的人。
順便提一下,如果你看過本文,對於有殘酷記憶的人,產生鄙視或認為該人屬於負面的一群,這已經足夠說明自己也背負著某些殘酷記憶。一切外相,是自己的鏡子而已。願我們所有努力中的靈們朝向更光明的路上行走,懂得體諒、理解、付出、幫助。我們不止於如此而已!共勉!
上主,
感謝祢賜予我擁有耐心,
包容及接受人們本來模樣的能力;
感謝祢賜予我在行為,言詞及意念上
擁有慈愛,寛恕及不傷害的力量。
請幫助我熟練於我思、我言必是慈悲與圓滿的美德,
致上最深的感謝及全然的信心。
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
情緒與慾望失控案例
這是最近發生的情緒和心理案例。
案例說明
患者在情緒上容易失控,在年輕時非常嚴重,甚至有自殺傾向。同時,患者也有嚴重的性慾無法緩解的困難。經朋友介紹,先做預先的遠距能量測量,發現她能量上幾個典型的狀態。
甚麼是寄生的力量?我們用比喻的方法說明比較容易了解,如果一個人養了一隻寵物狗,牠還小的時候,帶牠去出去遛遛還挺有意思的,可以抱著走,也可以拉著牠四處逛,主人很有控制權。等牠長到超過50公斤,力大無窮時,帶牠去遛搭時,比較像是被這龐然大物拖著到處跑,怎麼拉都沒辦法拉牠回家。這便是一個受到元素靈長期寄生的患者,最後可能發生的結果。而傳統醫學無法了解這原因,只能觀察到患者在不同時間,有不同的性格表象,或觀察到患者意識中同時有兩個以上的"人格"在爭奪控制力。因此給患者「雙重性格」或「多重性格」的病名。
案例說明
患者在情緒上容易失控,在年輕時非常嚴重,甚至有自殺傾向。同時,患者也有嚴重的性慾無法緩解的困難。經朋友介紹,先做預先的遠距能量測量,發現她能量上幾個典型的狀態。
- 身上的氣場能量頻率偏低,尤其是情緒的能量品質很低。
- 意志力也很低落,表示自我的控制力偏低。
- 全身七成的主要氣輪都遭到大地元素靈(elementals)的寄生。
所謂典型是說患者據有典型嚴重心理問題的能量現象。在大多數時間裡,患者的意識狀態並非在她的靈魂控制下,反而是受到外來的意識力量所支使。因此,她容易爆發情緒上的嚴重失衡,無法自我控制。性輪也遭到多種元素靈的棲息,所以並非她自己有性慾,而是外來的力量造成她感覺性慾難以滿足。這是相當無助的狀態。
若從傳統醫療的角度看,她有多重性格的現象。但這所謂的多重性格,事實上不是性格多樣,或如迷信上說患者被陰靈卡到。她只是意識上受到太多寄生力量的影響。
寄生在身上的大自然力量
什麼是元素靈?它們是來自大自然的風、水、火、土等元素世界的力量或生命。是我們看不見的鄰居、共同生活的大自然界大族群們。我們人類以有限的視覺、小小的聰明,很容易否定這世界上看不見的多種事實,常常否定不可解釋的現象,用「無知迷信」或「幻覺」等標籤一筆帶過,不願追根究底。這會讓許多人無法說出自己的經驗、問題和困擾,他們被迫真的陷入各種迷信的領域中,生活在恐懼裡。延誤了面對問題獲得療癒的時機。
維持心理健康的必要條件是甚麼
人的身上如果有病菌感染,有病毒的感染,都知道要用方法來去除它們,才會恢復健康。同樣的,一個人的心理受到了外來的感染,也需要用方法來去除。方法是用能量來解決能量上的污染。所謂的能量,我們並不陌生,就是常說的「氣」。只是一般人對「氣」的精細複雜程度不甚了解而已。
受到元素靈干擾的人,他的身體能量本來就很髒,才會吸引這些東西靠近他。也可以說,保持自己能量場的潔淨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條件。如何保持潔淨?最重要的是保持情緒上的平靜和快樂。不要找東西讓自己陷入不愉快的情緒狀態。因為,太多的負面情緒,會讓人的精神超載,心理是會受傷的。
這就好像搬東西,如果雙手只能舉起20公斤的東西,最好是搬二十公斤以下的東西,否則會造成肌肉拉傷或扭傷。如果精神上承受壓力或情緒的能力不高,最好常常懂得淨化自己的情緒。這與發洩情緒意思不同。發洩情緒不是一種釋放方式,反而是在扛更重的情緒。
例如,有人情緒不好,就大發脾氣或痛哭一場來發洩,雖然發洩完比較平靜。但「發洩」在能量場上來觀察,反而是情緒在做舉重的現象,或者說像是餓昏了暴飲暴食的現象。發洩的越激烈,就像是在舉越重的東西,這就很容易讓自己受傷,傷到的就是自己的處理情緒能力。這能力一旦受傷,就更容易再次受傷,因為它的承受力更差了。
例如,有人情緒不好,就大發脾氣或痛哭一場來發洩,雖然發洩完比較平靜。但「發洩」在能量場上來觀察,反而是情緒在做舉重的現象,或者說像是餓昏了暴飲暴食的現象。發洩的越激烈,就像是在舉越重的東西,這就很容易讓自己受傷,傷到的就是自己的處理情緒能力。這能力一旦受傷,就更容易再次受傷,因為它的承受力更差了。
重點是,當人的情緒承受力量不足又不懂得如何釋放或淨化時,他的情緒體就很容易骯髒不退,甚至會越來越髒(當一個人長時間陷在情緒低潮中便是如此),他就可能會吸引大自然低階元素靈的靠近。此人的心理問題將有可能走向更嚴重的失控後果。
能量療癒是一種緩解的方法
由於此患者的能量體相當髒,不適合在室內封閉的空間做療癒,所以選在公園內開放的空間,又有綠蔭好的能量包圍,對患者的恢復有比較好的幫助。大約用了一個小時的時間淨化、去除她身上的不好影響力,加上說明如何做到平時的保養和注意事項。前後也花了近兩個小時。
前幾天在LINE上,問了介紹患者前來的友人,了解一下患者的近況。很欣慰的是恢復良好。特別將LINE的對話放在這裡供參考。因為隱私問題,必須塗掉一些內容。
前幾天在LINE上,問了介紹患者前來的友人,了解一下患者的近況。很欣慰的是恢復良好。特別將LINE的對話放在這裡供參考。因為隱私問題,必須塗掉一些內容。
2013年6月8日 星期六
修行者的月考
一個人如何從日常生活的「本能反應」中,逐漸調適成「有意識」的寧靜存活狀態?
有人曾這麼形容人類的思維模式:無論你喜歡與否,一個人的認知、感覺、反應、決策等都是由別人給他的。這是甚麼意思呢?它是說,無論一個人自認為多麼客觀、文明,他的思維背景,總是別人(包括自己的藍圖)在他成長的的過程中所給予的。所以他所認為對的事,只是他生活背景下所認定的「對」。例如,今天在非洲大陸裡,有些部族仍然認為,吃敵人的血肉是增加自己力量的好方法。他們所認為的「對」,不必由我們的認知來判定或確認。反過來,也是一樣。
當然,這是很極端的比喻;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生活背景與價值觀是各自地域、家庭、宗教所賦與的。這些價值觀,不必相同,所以,對事情的認知會有差異,就形成無法接受別人不一樣的認知狀態,就會互相比較,指指點點。
當這個現象落實在每日生活上時,就會認為是遇到不順心的人或事,我們也很自然的,容易心生怨氣,怒氣,口說怨言,批評、數落他人,有時會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甚至心灰意冷,放棄原本的目標,失去生活的方向和熱情等等。這些「自然的反應」正是源出於個人的價值背景。也因為人們都如此反應,我們就認為這種的態度是正常的。
我們是否想過,這「正常的反應」是讓自己活的並不怎麼快樂的主要原因?或許我們在冷靜的時刻會想到這個原因。然而換一個時空,一旦人在情緒當中,就只能「身不由己」的沉浸在其中而無法跳離。
說到「沉浸」,是再恰當也不過的形容詞,從能量上的觀察,人確時是活在自己一輩子以來所累積的意念之海裡,人花最多的時間,是在這些意念能量間對話著,一直在這意念之海中自我妥協,找到平衡點。這個平衡點就是自己的價值觀。我們可以說這是自己創造的,也可以說是受成長過程「洗腦」所創造的。所以,下一次,當自己碰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可以想一下這個描述的現象,你不過是在自己的意念中推擠、沉浮而已。你只是在「享用」自己的意念所給你的情緒。
了解這個基本的情緒困頓原因,我們才能進一步看,一個修行人所面對的現象。
什麼是修行者會遭遇的現象?當你發現應該要做到「愛人」時,就會有事情發生,讓你看不順眼某些人,心煩氣躁,心情上下;當你認知應當學會「謙虛」時,就會有人激得你不得不感覺他怎麼這麼沒水準;當你認為應該學著尊敬師長,你就會看到他們的小毛病,眼睛帶著顯微鏡,心生嗔意。這些只是內在的潛意識開始浮現。

所以,當一個人想成為修行者,發願為善時,對不起,那可不是一種舉國同慶,從此生活通暢無阻的開始。你將發現,你才要開始面對自己--那個一向認為自己是「對的」卻又遮遮掩掩不太認識的內在,那個真正的自己才開始在你的意識中揭開面紗,開始考驗你。
問題是,當你面對內在自己的多個面向,而沈浸在情緒中時,你有"恩人"在旁邊提醒你嗎?如果提酲你時,你會醒來嗎? 美國人常說這種情況是「早晨叫起床電話鈴(旅館的Morning call)」。當警示來到,你是立刻起床?知道該起床但頼床?還是嫌鈴聲煩,継續睡下去?這正是考驗一個口口聲聲說要覺醒的修行者的時分。
覺醒,不是一種心生歡喜時若有所獲的自我滿足感覺。覺醒,是發生在最痛苦、最絶望的情緒糾纏時分,你能醒來嗎?這是修行者的月考,期考時分。我們是會被要求去証明自己的修行願。過關,終究要靠自己。
有人曾這麼形容人類的思維模式:無論你喜歡與否,一個人的認知、感覺、反應、決策等都是由別人給他的。這是甚麼意思呢?它是說,無論一個人自認為多麼客觀、文明,他的思維背景,總是別人(包括自己的藍圖)在他成長的的過程中所給予的。所以他所認為對的事,只是他生活背景下所認定的「對」。例如,今天在非洲大陸裡,有些部族仍然認為,吃敵人的血肉是增加自己力量的好方法。他們所認為的「對」,不必由我們的認知來判定或確認。反過來,也是一樣。
當然,這是很極端的比喻;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生活背景與價值觀是各自地域、家庭、宗教所賦與的。這些價值觀,不必相同,所以,對事情的認知會有差異,就形成無法接受別人不一樣的認知狀態,就會互相比較,指指點點。
當這個現象落實在每日生活上時,就會認為是遇到不順心的人或事,我們也很自然的,容易心生怨氣,怒氣,口說怨言,批評、數落他人,有時會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甚至心灰意冷,放棄原本的目標,失去生活的方向和熱情等等。這些「自然的反應」正是源出於個人的價值背景。也因為人們都如此反應,我們就認為這種的態度是正常的。
我們是否想過,這「正常的反應」是讓自己活的並不怎麼快樂的主要原因?或許我們在冷靜的時刻會想到這個原因。然而換一個時空,一旦人在情緒當中,就只能「身不由己」的沉浸在其中而無法跳離。

了解這個基本的情緒困頓原因,我們才能進一步看,一個修行人所面對的現象。
什麼是修行者會遭遇的現象?當你發現應該要做到「愛人」時,就會有事情發生,讓你看不順眼某些人,心煩氣躁,心情上下;當你認知應當學會「謙虛」時,就會有人激得你不得不感覺他怎麼這麼沒水準;當你認為應該學著尊敬師長,你就會看到他們的小毛病,眼睛帶著顯微鏡,心生嗔意。這些只是內在的潛意識開始浮現。

所以,當一個人想成為修行者,發願為善時,對不起,那可不是一種舉國同慶,從此生活通暢無阻的開始。你將發現,你才要開始面對自己--那個一向認為自己是「對的」卻又遮遮掩掩不太認識的內在,那個真正的自己才開始在你的意識中揭開面紗,開始考驗你。
問題是,當你面對內在自己的多個面向,而沈浸在情緒中時,你有"恩人"在旁邊提醒你嗎?如果提酲你時,你會醒來嗎? 美國人常說這種情況是「早晨叫起床電話鈴(旅館的Morning call)」。當警示來到,你是立刻起床?知道該起床但頼床?還是嫌鈴聲煩,継續睡下去?這正是考驗一個口口聲聲說要覺醒的修行者的時分。
覺醒,不是一種心生歡喜時若有所獲的自我滿足感覺。覺醒,是發生在最痛苦、最絶望的情緒糾纏時分,你能醒來嗎?這是修行者的月考,期考時分。我們是會被要求去証明自己的修行願。過關,終究要靠自己。
對於般尼克療癒的學員們,目前所學的技術中,最重要的方法是白板法。就算你有萬般的原因可以證明你是對的,這時也都不重要了,用白板法,去除心中所有的情緒、意念。讓自己歸零(佛教所謂的不增不減)。也就風平浪靜。這時,才能談甚麼是「放下、不執著」,因為你正經驗著它。我們一起共勉、努力。
(註:白板法在每年十一月的"淨修會"中有詳細說明與練習。)
(註:白板法在每年十一月的"淨修會"中有詳細說明與練習。)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