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關於靈修的問題

尋求靈性導師

有學員來函問:『朋友與我一直有個疑惑: 如何找到自己的靈性導師? 又如何分辨(他)是不是自己的上師? 如果沒有上師,是不是就無法靈修?』

就如同我們上學一般,我們都傾向於尋找名師。因為有事蹟可循,大家所稱道的老師必然是有與眾不同的教導方法。應該會受益多些。

甚麼是導師、老師
我們一般稱老師,又說凡能給予我們教誨的都是老師,不論年齡。日本稱老師為先生,是指先我而生者。如果你相信輪迴或轉世,老師是比我們老的靈魂。因為他們經歷與經驗比我們久遠。我們可以從他那裏或的智慧,可以用比較有效方法、用較少的錯誤、較多領悟的方式來渡過這一世。

我們是靈魂、所以我們所尊稱的老師,是指他靈魂的存在,非肉身的老師。通常師生的關係是累世的,是長久的關係。雖然,有的老師的表現並非好的一面,那是老師自己的修行途徑,與他人無關。不好的老師仍然給予一定的教育與經驗。所以還是以自己的選擇與考慮為主。一般中國人相信緣分,因為能量上有相吸引的作用,那是相當實際的。

靈修的導師可以大分為兩種
類別可大分為宗教導向的老師與非宗教導向的老師。兩種各有優點。

主要的大宗教有其一定的制式理論,經數千年的承傳,有其傳承、經驗與歷史可以參考。德性超然的現世大師應該是可以追隨的。他們的能量是高而強大,有正面的影響。但是,因追隨者眾多,不易親身領授直接教誨,但是在精神面或能量面是有很好、很大的幫助。宗教基於歷史,多有一定的運作方式與儀軌,除了保護因素也有人為的限制因素參予其中,宗教界的靈修因為框架在教派的認同上,多有排他性,再加上學習過程中有學生有忠於老師教誨(學派)的觀念,靈修的成果需要自己的智慧來突破自我的設限。基本上不要有排他的意念,這還是要看個人的取捨與智慧。

非宗教的大師有其自成一套的理論與方法,如果他所教導的內容與方向是正面的,也是可以學習的。因為萬法歸一,修行到最後殊途同歸,畢竟靈修之途眾多,非任何一種是絕對的"對"。另外,每個修行人在修行進化的道路上進程不一,有人很原始,有人很精進,所需要的導師與目的不同。選擇是要自己去驗證與發掘。

選擇的方法
學員們都有基本的運用手心輪探測能力,可以問追隨某導師的靈線能量,探測一下自己靈線變化,如果變的粗些,這條路對你是好的。一般得道者或修為有成者,他的冠輪與心輪是大而且有一定顏色的光。他的靈線是粗大且密實。心輪不大的人是有問題的,即使他的冠輪很大。另外可以探測前後太陽輪,如果真的有修為者,他的太陽輪是正常的。這樣說似乎很機械化。對不起了,這不是不敬。這是可以用能量確認方法,所謂真金不怕火煉,探測一下是無彷的。畢竟,在能量場上,所有的真實是毫無遮攔的呈現。這也是為何修行者最終是誠實對己且不傷他人。

靈修的目的的考慮
有人靈修是為了神通,想擁有一般人所不能的能力。有人靈修是為了找尋"我"或存在的意義。有人靈修是為了跳脫眼前生活的障礙與困處。有人靈修是為了讓忙碌的生活找到一個內心寧靜與祥和的園地。有人靈修是為了了解實體世界之外的神秘力量。有人靈修是為了避免墮入地獄,害怕被所謂的冤親債主(雖然觀念上有誤)糾纏。有人靈修是為了追求時髦,常常換新鮮、流行的活動,以免退流行。所以靈修有種種層面與目的。每一種的能量頻率不同,層次也不同。可以想想自己的目的是甚麼。畢竟靈修之途多如逛百貨公司。蔡國瑞大師曾說『You are what you meditate on(你成為你所冥想的對象)』每個人因其程度與機緣,在這一世修行自己可以接受的進度與目的。不必強求。所以現世的靈修導師也就有各式各樣,來符合各種需求。這一點,很抱歉,選擇在個人的意志與業報上,每個人都一樣公平。

靈修需不需要導師? 
靈修可以自己專研,在現實社會中靈修並不需要導師(雖然你還是有精神界的導師而不自知)。從實體世界的觀點,修行時有老師指導,可以避免一些尋找方向、方法所浪費的時間。選擇對的老師或合適自己的老師,可以幫助自己快速進入靈修的通道。我想這是有好處的,至於選擇老師,就要看前兩項所說的。如果你是宗教取向,應該找宗教導師,比較不會有內心的掙扎。反之亦然,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不太適合去勉強自己信一個宗教,可能費時更久。畢竟人生時間有限。從能量觀點,每個人都有一個或多個靈界的導師(保護靈、保護神、保護天使),還有高層的我靈在指導過渡這一世。所以,一旦能進入靈修的通道,並進到一定程度,便會與自己的指導靈溝通,加速靈修進程。藉時,需不需要現世的靈修導師?可以自己衡量。但是,如果你能了解的話,不論是現世的導師或靈界的導師,在眾靈一體的現象上,你對自己的尊重與對這些導師的尊重是一體的,因此,即使妳的肉體與現世的導師溝通、學習,在能量界,你的本我(高層我)是與導師的本我學習,是依附且一體的(能量上的協調)。學習是累世的。這是目前我所知的範圍。可以參考。

祈請或祈禱
在靈修的道路上,最好在閱讀或練習前祈請或祈引能量界的助手們,它給與你學習的能量,學習靈修不只是腦部的活動,它是能量流動、氣輪、氣場的調整與紀錄過程。祈請可以保護你不會因做錯而受到傷害。這是以前很多人透過受傷學到的教訓。我們不需要用我們的肉體來做實驗。再說,現實一點,唸一段文字只是用一點時間,用一點嘴部的肌肉,不會太麻煩。致於祈請的方法,在上次練習時有發出翻譯的中文稿。可以參考運用。

希望以上有所幫助。謝謝各位。

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年尾祝福

迎接2010

2009年即將結束。迎新送舊。般尼克的能量觀是送走舊的能量,迎接新的氣。無論2009年過的如何,它已經接近尾聲,

就如同身體需要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新鮮的空氣,我們的氣場一年來也要清除舊的能量,以便迎接新一年的能量。這也是中國人年終大掃除的習慣,藉清理環境時的意念,也清除了自己與家裡老舊的氣。不要忘了,能量是跟著意念走。現代人已經忘了老一代的習慣。也跟著喪失清除舊能量的機會。這是否是如此?各位學員都學過如何探測氣場,請啟動你的手心輪,對左手掌叫自己的名字,說: [某某某2009年的舊能量場],檢查一下自己的舊氣場有多大。

如何清理舊氣場?

當你探測完後,想像你的手掌裡的自己身在自己的屋裡(如果有家人,也一一叫他們的名字三次,或想像他們的形像在屋內,讓整個場景都在你的手掌心)。然後,執行下列次序:
  1. 淡橘紅色的火焰將你的屋子與包住,想像火焰將所有舊的能量燒掉,有灰色的煙上升,燒的越細微越好,約二十秒。然後熄滅火焰。
  2. 淡綠色的火焰將你的屋子與包住,想像火焰將所有舊的能量燒掉,有灰色的煙上升,燒的越細微越好,約二十秒。然後熄滅火焰。
  3. 淡紫色的火焰將你的屋子與包住,想像火焰將所有舊的能量燒掉,有灰色的煙上升,燒的越細微越好,約二十秒。然後熄滅火焰。
  4. (另說明)
燒完後再測一下是否有剩餘舊的能量。應該是少了很多。可以重複這個動作,越清潔越好。(剩下的方法在一月份聚會練習時說明,這只對般尼克學員)

如何迎接2010年?

除了看101煙火,是否要增加財富的能量? 大家是否知道目前台北市的建築物中,哪一棟的財富能量最大?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就目前實際所測的結果,應該是松仁路28號。這是Mark這次來授課行程無意間發現的秘密。我也親自去現場測了一下,果真非常強大。它的財富能量約為 101 的4~5倍之多。但是,如何利用它的能量來充實自己的財富能量?

我想最好的方法是帶大家去現場一趟。總要讓大家所學的般尼克療癒有用之地,讓大家感受到財富能量充滿的感覺。我會安排一月分來一次財富充能之旅。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興趣一游?

祝福大家,除去2009舊能量,迎接新的開始。雖然2010年世界的經濟仍然低迷,但是,各位有強大的技術可以讓自己浮在好運之列。提早起跑。2011年即將是好轉的開始。大家準備好。

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

雙心、雙腦

由雙心靜坐說起

中醫說到【心】也就是五行的【火】,泛指人體內的腦與心。但在西醫傳統上,心與腦是分離的兩個器官。為什麼中醫將這兩個器官(臟腑)配成一對?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西醫則一直堅持,心臟是受腦的控制。心臟的肌肉是不隨意肌。它的肌肉是受腦與神經的控制。我們的意識無法控制心肌的脈動。

在雙心靜坐的過程,蔡大師指導我們從心輪開始,來啟動冠輪,心輪關聯著心臟,冠輪關聯這腦與其腺體(松果體,腦下垂體)。我們的程序是由心來與冠輪溝通。這似乎與傳統解剖學不一。

在西醫的理論中有一個無解的現象。當受精卵開始分化時,嬰兒先有心跳(也就是先有心臟),然後才開始分化出腦部結構。如果腦是控制心肌,那這生命之始的心跳是誰下的命令?

史丹佛大學下有一個研究機構叫心數學院(HeartMath Institute),他們發現心臟裡有一個腦,約由40,000腦細胞構成,它負責心跳及其他的功能,它也負責與腦部聯絡溝通。心與腦是共同運作互相溝通。而且心臟透過四個方式向腦部傳遞信息,它們是神經線,心跳,荷爾蒙,電磁場。

這也許是新發現,但也可以說是重新發現古人一直說的理論。所以我們有雙心,雙腦。難怪有些接受心臟移植的病患會繼承捐心者的記憶。


2009年12月3日 星期四

十二月份基礎課程開班

般尼克療癒
十二月份基礎課程開班

般尼克資深老師Kei Okubo 即將再度來台教授斑尼克基礎課程。歡迎報名參加。請參閱台北市政府12月分【文化快遞】內頁活動說明(如附圖)

正式課程
時間
12/19 12/20 9:00am ~ 6:00pm(兩整天)
地點
犇亞國際會議中心(捷運復興南京站旁邊)台北市復興北路99號6樓
費用
新生$10,000 (包含講義、隨身包、工具與書本)
舊生免費複習,歡迎參加(舊生請自備鹽水桶和酒精噴瓶)

報名請聯絡
電話
02-2567-6700 轉 150 邱子晏小姐

免費講座與健康諮詢
於下列時段,簡介般尼克療癒內容並提供免費氣場檢測與清理。
時間
12/15 12/16 7:00pm ~ 10:00pm
12/17 12/18 9:00am ~ 12:00am
地點
大安捷運廣場 (捷運復興大安站樓上,搭4號電梯到T樓),台北市信義路4段6號19樓

網上講座時間表

Master Co 奧義學網上講座

請於下面日期的早上11:00 上網或打電話參與Master Co 的網上講座。講座中會藉靜坐讓參與學員的能量體獲得深層的淨化。請準備鹽水桶。

內容是有關一些奧秘學的深層意義。內容來自蔡國瑞大師的著作及授課。相信對學員的修習很有幫助。我會在每個講座後公佈中文摘要。可以在每個月的般尼克療癒練習時討論細節。

Nov 6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part 1
Nov 13 Angels, Devas & Invisible Helpers
Nov 20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part 2
Dec 4 Achieve the Impossible, part 1
Dec 18 Achieve the Impossible, part 2
Dec 22 Special Lecture: Esoteric Significance of Christmas
Jan 8 Achieve the Impossible,part 3
Jan 22 Experiencing Being, part 1
Feb 5 Experiencing Being, part 2


網上視訊重播時間:星期五 晚上11:00 (台北時間)

碼電話直播: +1-916-233-3089, Code 456-943-883

好文章共享

有位第一期學員email來一篇登載在琉璃光的文章。


這裡就文章內容,從能量的角度來補充其內在的第二層意義(就般尼克療癒的教導內容),因文長,這裡僅就第一段的標題來補充。

開始為能「給」多少而活
人的宿命
從出生在世上,第一個憂慮便是明天吃甚麼?這句話所衍生的問題大概是占一生所遭遇的大半。

占有是生存的本能,也是基輪不斷提醒我們活下去的力量。由意念到行為,日久成了習慣,很可能成了自私利己的習慣。心中想著,能拿就拿,晚拿便拿不到。因此,一個簡單的生存條件,可以衍生成別人所難以忍受(都期望他人慷慨)的習慣。這個習慣也會因深植於內,帶到另一世(有人天生小氣),直到撞壁反省(自私到人見人厭的的困境,自私也成了活不下去的原因)的一天,或是徹底頓悟。雖然我們很輕鬆的敘述一下問題的一小塊,也可以看到物質層面的矛盾處。業力是平衡的。

請細想一下,在內心掙扎是否要捨棄東西時,什麼絆住你的意念?
這掙扎是你身上哪兩個力量在角力?
答案來自創造人類之始。

我是誰
現在,從能量的層面討論人體的結構,人是地母(身上一切化學結構來自地球)與天父(靈魂來處)所創造的混合體。用現代的語言說,人是電腦零件和微軟的軟體共同組成。零件是死的,軟體來自賦予功能的程式師。是軟體讓機器動,所以機器看來好像是活的。機器壞了,軟體還是可以裝到另一台機器上。所以程式師的設計(軟體)是不死的。肉體與靈魂間的關係大約也是如此。通往天父的大門是冠輪,屬於天父所管的程式有冠輪、額輪、眉心輪、喉輪、心輪,這些輪是屬於較高頻率的氣輪。它們掌管愛、智慧。下半身的氣輪多與肉體器官、生存意志、情緒、及一個"感情的自我"有關。下半身氣輪屬於低頻的能量範圍。高低頻並無好壞之分,只有平不平衡的問題。

這個特殊的設計,才有辦法讓人生充滿劇情,上下起伏。這也是投胎到世上的目的。如果這上下起伏的劇情裡,你是個觀眾,可以說看得津津有味,也是做三姑六婆的樂處。問題是,身為演員的同時,很難用觀眾的角度去欣賞。反而是跟隨劇情的起伏100%入戲。人生有樂不思蜀的經典時刻、也有痛不欲生的關卡,全然因為錯認這個[感情的自我]是真正的自己。所以不得不淪為一個100%入戲的演員。

上天將尋寶圖藏在我們身上。他將找到真實自我的鑰匙交給心輪保管。他知道,當一個人一再碰壁後,是會累的,會走向平衡之路(除非笨死),不再那麼自我。上天也給了我們認識愛的管道-->親人與異性。也許就有那麼一天,有人會發現心輪保管這支通往認識真我的鑰匙。"用它"起開了冠輪。SESAME,到觀眾席的門開了。當到達觀眾席,我們對人生的觀點是不同的,是以欣賞與學習的角度去渡過,我們更能了解糾葛不斷的原因,更能原諒一切,惜福一切。

這些和標題有何關係
現在回到標題【開始能為給多少而活】,給是施予,是一種服務(services)、奉獻或犧牲。這是從太陽輪轉到心輪的的過程,是從放下屠刀到拿起心鑰的過程。那是一種跳躍,是從下半身跳到上半身的智慧,是從偏獸性跳到偏聖性的的進化。奉獻、服務是征服"大頭我",走向分享的愛心。

當然要一個演員一夕成為觀眾是難的,我們還有三餐及嗷嗷待哺的親眾,現實一點,平衡一點,多做服務奉獻眾人的事。奉獻的愛,點醒不太清醒的心輪,一次奉獻打開一點心輪,讓醒來的心輪去開一下冠輪。即使一秒鐘也有一秒鐘的力量。

事實上,我們這一世該修的功課還是要修。但是,上天相當有智慧,當我們開始服務眾生(包括靈魂與地生原形體)時,心輪的能量打開冠輪的剎那,有聖性的能量從冠輪下來,幫你清除身上的晦氣,你所以會覺得清爽,放得開些,人生變得輕而快樂點。漸漸,你有較多的時間去發現做為一個觀眾的感覺,你開始會將注意力從冤親債主的身上轉到周圍的每一個美好的小地方。這不是你的觀念改了。這是你的氣場與氣輪改變了,所以你的感覺改了,漸漸的你的個性才會改,你周圍的烏雲才會散開。因為能量波動變了,你吸引的是另一批人與事。同樣要過一個雨天,與其忘了傘踩進水坑,不如是坐在窗前喝熱咖啡,領受的角度不會一樣。

般尼克一再強調服務與捐獻在人生的重要性,也一再強調雙心靜坐的有效性(當然,後面還有更強大的靜坐法),其來有自。條條大道都通。般尼克療癒是很有力的服務方式,它藉拯救病痛的服務來積累善因(種子)。生命仍是最高的價值,如果現實點(人生短暫),我們的服務是要在單位時間內換取最高的價值。

履行所學
請學員共勉之,學會了療癒便要去關心,療癒他人,[給]的生活換來豐盛的[得],能否履行只是信心問題。如果學的不熟,請一定要參加練習或課程(舊生免學費)。多練習就是信心。每個人都做得到。剩下的,就是等待轉變的來臨。

12月月圓靜坐與人際關係療癒

12/2(LA 時間) Master Co 帶領大家月圓冥想,這裡做一個內容摘要

2010年 衛塞節(Wesak Day)是4/28, 也就是每年在金牛座的月圓日。


一年中最強的月圓日從牡羊座到雙子座間的三個月圓日。在這幾天靜坐一次,等於連續兩周每天靜坐一小時的效果。如果在衛塞節月圓日靜坐一次,它的能量等於是你連續一個月每天靜坐一小時的能量。所以,如果你很懶,最好挑這些日子靜坐。

甚麼是冥想(meditation)?
靜坐或冥想在佛教稱禪或打禪,印度教稱Dyan(禪)。它的意思是延長的覺知(prolonged awareness)。因為能量跟著思緒走,也就是跟著你所專注的想法或感覺走(有一句話很傳神"跟著感覺走")。Master Co 曾說:"光是坐在那裏沒有想甚麼的靜坐或打禪是沒有甚麼大的作用"。另一方面,雖然沒有盤腿坐著,如果心中老想著一件事,這就是"延長的覺知",那也是一種靜坐的效果。在能量場上有相同的效果。所以意念的力量是要謹慎待之。

例如,心理想著我不喜歡這個人,我不喜歡這件事,而且是24小時的長時間在腦中打轉,你也許不想要它,但是你已經對這件不喜歡的事打禪24小時,也就是你送了一整天的能量給這個不好的念頭。所以,請小心你所靜坐冥的標地。你的冥想內容,不論是喜歡或不喜歡,效果是一樣的,意念會對冥想對象加入能量,它就會在你的生活中實現。因此,印度有一句話:【你將成為你所冥想的東西】。

更廣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感覺、思緒、意識、覺知產生所謂的"意念體"(thought forms)。它存在於你的氣場中。這些意念體也可以是來自他人的意念給你的投射。例如,你成長的過程一定有一些話語或觀念影響你很深,這些話可能是出自某人之口或某人的文章,這個意念會投射在你的氣場中。因你的接受,這個觀念或意念會獲得到你或他人的"冥想"(反覆認同與確認)的累積能量,漸漸壯大並存在你的氣場中。在某個特定情況或事件下,這個意念體會被觸動,它的震動很強,你會接收到這個傳遞的信息,而有反應與感覺(有人稱為潛意識)。這種影響你的意念體好壞都有。它們卻深深的左右你的思考方向與感受,也就左右你的人生。

這與我們月圓靜坐有甚麼關係?
月圓之日,大量的能量像瀑布般沖下來,如果進行正確的靜坐冥想,這能量會將你的氣場與氣輪沖洗乾淨。但是,如果只坐在那裡沒有目的,再大的瀑布也進不到你身上。所以,靜坐或冥想的目的是打開接引的門。我們以前說明過,心輪是打開冠輪的開關。不懂得愛身邊之人(親友)的人是沒有辦法理解無私大愛的。心輪是情愛的使者,冠輪是無私大愛之心的使者,心輪啟動的人,冠輪就自然啟動。因此,我們做雙心靜坐,就是利用此關係,藉由打開心輪,來打開冠輪迎接聖性的能量來清理身心。但是,如何教不懂得能量的人去得到聖性的能量?因此所有的宗教都是雙掌合十觸及胸前。這個動作一來啟動心輪,二來藉手指指向冠輪,間接啟動冠輪。這是隱性的雙心靜坐方式,雖然不是意念很強,也有一定的效果。

靜坐時吟唱咒語,有其目的。每一種咒語有其特定的目的或能量性質。因此,這又強調所謂加強靜坐"目的性"。

要引接能量,必須讓能量進入的管道變大,才能接受大量的能量,其方法是用雙心靜坐法。為什麼要祈福整個地球? 因為祈福地球的對象眾多,要送大量的能量給這麼多人,勢必要有夠多的能量通過你才會有用,因此,能量會試圖將你的能量管道撐大。隨著時間過往,這個管道便漸漸放大。這就是所謂的【你所給予的,決定你所能收獲的量】。你收穫是你所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