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8日 星期六

醫有三品

醫有三品... 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
~ 孫思邈 【千金要方】
......................................

圖像裡可能有1 人

孫思邈是古代名醫,幼時,後周洛州刺史獨孤信稱他為聖童。他出生於後周朝代,經隋朝到唐朝,享年一百多歲。

他在《千金方》中記載了「行為方式」不僅是疾病的起因,也是疾病復發的原因:『不減滋味,不戒嗜欲,不節喜怒,病已而可複作。』

這也是為何他說,未病之病可以治。上醫,在病兆出現之前就能察知,且能醫治,讓病兆都無法成形,影響身體。

如何能在生病之前就能知道呢?在他的解釋是人的習性(行為方式)引來疾病。所以看人所行所為,就能大約預知。

例如中醫說,怒氣藏肝,恐氣藏腎等等,皆是造成器官提早衰弱的原因。

在能量療癒的臨床經驗,確實也是如此,負面的思維、語言、行為,會將這些負面的能量堆積在身體內,堵塞各種器官、經脈、穴道。

學習能量的技巧,可以探測到這些行為造成的負能量儲存在甚麼地方,有多少?影響程度有多大,是否將成病兆?只要將這些致病的能量去除,就能避免累積過多而造成傷害。

我們希望有上醫來幫忙,但是在現實的世界裡,多數人依然以眼見為憑,選擇看「治已病」的下醫。而這是費勁、費時、費錢的過程。

也可以這麼說,人有三品:『上者就上醫,中者尋中醫,病者看下醫。』找上醫的人太少,上醫難存活。所以自己學能量療法,自己當自己的上醫比較實際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