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一個火箭升空的故事

發現真理,不必在名山大寺中、神聖殿堂裡、或大師聖僧足下。最近在加州開課時,有位學員分享一個故事,是一位華人科學家的觀點。

這學員的好朋友在美國太空總署位於南加州推進器實驗室工作,參與多個火星登陸計畫,是其中重要工程的工程師之一。在最近一次的家庭聚會中,他帶來某次火星計劃升空的影片,播放給好友們飯後觀賞。大家看著巨大的火箭升空,逐漸脫離大地進入太空,它一節節的推進器隨著升空過程脫離,最後只剩下載著登陸火星車的小小太空船。

這時,這位仁兄有感而發的說:人生就像火箭升空,一面向上爬升,另一面也要懂得放下。這是轉述的話,並非重現他當初的講的每個字。但大致的意思是如此。

他這句話,讓人想到火箭升空與靈修是有些相似之處。

個性與地心引力
每個人一出生就受到自己的個性傾向與環境因素所影響。就好像一具太空火箭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一般。是既有的條件,不必懷疑,抱怨也不會改變甚麼。

改變自我需要很大的推力
要讓登陸火星車可以脫離大地的引力送上太空旅程,需要好幾節的推進器,其體積重量都是數千甚至數萬倍於登陸車。人也一樣,要克服自己的個性傾向和環境的影響力量,他要有無比的決心、毅力、方法和來自生活中的種種學習與幫助力量,這些力量可能是他個性傾向力量的數千倍力度才有可能。

改變自己是一件工程,不是隨性為之可成
登陸火星計劃,不是小工程,需要瞭解問題,找到解決方案,需要預算、需要趕時間,需要冒險、需要大膽。人也是一樣,要修行、改變自己不是小工程,需要先了解自己和影響的各個因素,察覺自己弱點缺陷所在,有解決問題的方向和方法,需要生活(不活下去,也就不可能有時間解決),需要在一定時間內做到某些程度,這更需要冒險、要膽量。安逸懶惰的是不太可能改變甚麼。

改變自己是一種階段性的努力
火星登陸車需要巨大的火箭幫它推向外太空,途中也需要卸載重量,讓後繼的力量能適時的發揮,將太空船推向目標飛行。人也是一樣,修行有很多的階段,通常是藉用某些力量來前進,但階段一到,又要放掉這些助力,才能更往前走。

說到修行,一個人在成長時期,如果沒有尊嚴、沒有正義感,是無法激勵自己,朝修好品德的方向走。當他修行有成時,負面意念與情緒的傾向(個性)會減少,他製造負面能量的能力也就降低。這個時候,他就必須降低放下自尊與正義感。因為這時,他的覺知會開始向外延伸,開始敏感的洞察他人的負面意念與情緒。他會被自己的感知所淹沒,同時他看事情的敏銳度與正確度也提高,他自然的容易感到自豪,甚至自傲,貶低他人,評斷他人,因此,他的認知就會開始受到扭曲、汙染。這是階段性的使用與放掉某些力量的必須性。

如果一個人沒有先改正自己的負面思維和情緒等個性傾向、完善自己的品格,就先放下自尊與正義感,他容易做惡事並且覺得無所謂。這就如同太空船還沒起飛就將推進器放掉,大概那頂端的登陸車會直接摔落地面。再舉個例子,對不識字的人,不能跟他說不要侷限於文字的表面意思,要看字裡行間的意思。這句話對初學文字的人而言,太早了。他可能會誤以為文字的定義沒有甚麼重要性,因為那些眼見的字意也不見得就對。這就擾亂他學習階段的重點。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佛祖講的最後一部經「金剛經」,佛祖講金剛經是給接近光明開悟的弟子們聽的,不是給一般初學者聽的。如果不明白階段的意思,就會拿經中說的: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就拿著否定現實生活的事實或真理,著相於無相,甚麼都是虛妄。生活、工作、家庭、責任全都變成是虛妄,他的修行會變得無所依憑,沒有根基,也沒有動能,去不到那裡。修是需要階段性的。

後記
世事的確很妙,太空火箭升空和修行的階段也有關連。這不是奇怪,所有的事物,都遵循相同的法則在進行,真理到處都是,只是我們沒像這位科學家能看到「理所當然/本來就是這樣」裡面所依憑的「道」。

這位華人的傑出科學家去白宮接受歐巴馬總統頒獎時,歐巴馬總統對他說,你是真正的小飛俠。因為他的英文名子唸起來就像是小飛俠的名字 -- 彼得潘。

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中庸與正確的觀點

『要做到中庸,需要有敏銳的識別能力。如何是中庸?因人而異。對某個人是中庸的情況,對另一個人而言就不見得是。』 -- MCKS

鑑別能力
神的創造力,本身就基於差異性與多樣性的目的。因為,有循環法則和進化法則同時在運作。有多樣性和差異性是生命與生活中的事實。我們雖然知道這個事實,但並不理解這個現象在我們心中所造成的影響。

造成人們痛苦的原因,是因為智性發展與智慧(仁慈與悲憫心)發展尚未臻完美,因此,人們陷在自我的中心內,期望所有的一切是圍繞這他這個中心、依他的標準來運轉。而實際的生活中,很少有事情是以自己的觀點為中心而發生。這是一個人痛苦的本源,也就是觀點的錯誤,這錯誤是來自於個人的觀察能力受到遮掩,也就是一個人的識別或鑑別的能力缺乏敏感度。無法覺察他人的需要,或他人與自己有差異的原因在那裡。

中庸,是一種訓練。可以訓練自己的識別敏感度,不會偏激到一端,讓自己的感知能力與覺察能力的頻寬能擴展。可以接收(接受)不同的頻率的主張和標準,讓自己保持清醒(中庸的態度)。因此,可以不陷入對立或偏執的痛苦,也可以察覺觀點差異的基礎所在,更可以察覺差異間仍有些相同的目的,有能力達成和諧與共同運轉,讓進化可以向目標前行。

有敏銳的鑑別能力,能快速的「認知」:在生活和生命中,自己的相對位置,離開以自己為中心的亂源,找到行進方向的基本能力。也是「了解四聖道」與「做到八正道」的基礎能力。

從這裡,或許可以開始瞭解2,500年前的聖者孔子主張仁慈與中庸,是甚麼意思。也可以了解老子「無為」(意指不以自己為中心)的哲學。

動態的中庸
生為男性、就必較不容易理解女性,反之亦然。學前的幼兒、退休的老者、和充滿活力的成
年人間互有消長的能力與生活環境,相互間的理解能力就有限制,溝通也就有困難。不同的地域、種族受到集體文化的約制,難以跨越邊界,理解另一個地區,或另一個種族的文化與思維背景,也就無法全然理解兩者間的差異緣因,和任何相似處的可能所在。

中庸是基於鑑別或識別,也就是基於研究、實驗(試驗)、也可以說是體驗,來達成理解和確認,這個過程,是接觸、摩擦、去除單相觀點(預設立場或假設)後的溝通。因此,中庸,不是取得中點,或客觀看待而已,它是像磨練鑽石各個反射面的過程。

如果我們觀察磨鑽石的過程,需要一個黏土抓住鑽石,確定某個面像需要琢磨,在磨的時候,要注意溫度,否則鑽石會爆裂。因此,不要對人與人交互,不同觀點間交互會有摩擦與衝突感到意外,但是,交互的目的,是為了瞭解,不是為了衝突。太過於激烈的摩擦會造成爆裂的意思是自毀。

因此,當不同觀點相遇時,能保持以「理解」對方為方向者,他會取得某種程度的中庸。執著於自己觀點的,不會有任何進步。忘了交互的原本目的,而對衝突充滿激情或情緒、甚至享受這種衝突的人,最終走向自毀。這是進化的過程的自然淘汰,靈修的路,也是一樣。進化是一種循環向上的方向,是以保有方向、獲得豐盛能力者,才能往上。不是固守自己、摧毀別人可以得到進化。目的很不相同。真理不是越「辯」越明,真理是越「辨」越明。

由於每個人在進化的路上的位置不同,來處不同,經歷不同,因此所發展的中庸也會不同,中庸是一種進度、是一種程度多少的問題,是對不同層次(面向、頻率)的真理認知多少的問題,也和自己體驗和鑑別能力清晰度有關係。個人發展個人的。

但是越是能中庸的人,他的觀點寬度越寬,同理心越廣、越細緻,敏感度與寬恕力量也越寬,智慧也會更延伸。所以,我們再看聖人孔子可以「因材施教」,這四個字,包含很深的靈修能力,所以他對不同程度的人可以同時有耐心、有包容心、也有智慧去引導人,還可以恰到好處的給與「進步藥方」。真的令人匪夷所思。我們只有謙虛自處,努力再努力,朝對的方向前進了!

2014年2月22日 星期六

2014 2/14 月圓靜坐和講座

Master Co 在這是情人節的月圓日,為我們開釋愛與靈修的緊密關係。

譯者註:般尼克療癒,不是宗教,但以能量的角度讓現代人可以理性的、不迷信的重新發現或理解,所有的宗教或信仰的一至性與共同性。在能量的角度,我們可以精細的瞭解生活、成長、情緒、病痛、快樂、祥和、靈性經驗、修行等等,都是同一件事的不同面向、經歷或體驗,也可以了解,如何恢復,如何改進,如何進入主控的位置,成為一個自我認知是跨世代,跨文化的靈魂,握有主控的力量,能自我導個人的未來和靈性之路。

為何做月圓靜坐?因為月圓日有太多的能量下來,一個人身上的好壞能量都會被放大。所以對一般人而言月圓日是一個危機的日子。對一個修行的人而言,月圓是個很好自我療癒的機會。

愛是甚麼
在情人節,我們討論一下,甚麼是愛?
在每個文化對愛有各種的說法。愛不只是一種感覺或情緒,在更高的真理,愛是一種能量的形式。所以當對方有愛的感覺,不需要說話,你可以感覺到愛的波動穿透到你的身體。那麼愛的品質是甚麼,怎麼的應用它?

愛要從人的角度來看,也要從聖性的角度來看。

用實驗來理解一些事
首先我們討論人的角度。啟動雙手,輕拍一下心輪,用雙手感覺來自心輪或胸部的能量。然後閉上雙眼,想像你所愛的人、所關心的人在前方(例如父母、所愛之人、子女等),面帶微笑。回想和他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雙手有沒有感覺到甚麼?你所感覺的就是心輪的能量。

心輪有兩個顏色,金色與紅色光。當心輪展開快速轉動時,紅色光變成粉色光,給人溫軟的感覺。如果一個人只用口說:我愛你。但心中並沒有這個意思,對方不會感到愛的能量。


愛有條件與否?
當我們談到有條件的愛,和無條件的愛,在能量上,他們是指不同氣輪的力量介入。心輪的力量是關心他人,太陽輪是關心自己。當一個人表達愛的時候也附帶一些條件,例如,如果你能幫我做甚麼甚麼,那我就很愛你。這是有條件的愛,它的能量來源是太陽輪的力量。這並沒有錯,這是一種利己的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要愛自己。愛有很多的層面。

另外,無條件的愛,就如母親看護小嬰孩時,不會計較需要花錢買奶粉尿布,又要花時間去照顧小孩餵他吃,幫他換尿布、洗澡等等。母親很自然的愛這小孩,不會計較任何事。這就是無條件的愛。

當一個人有了靈性的成長,他就能逐漸發展出無條件的愛。蔡國瑞大師曾教導:一個靈修者,到某個程度,就不會對一般人苛求,會愛他們如他們的本來原貌,因為一般人並沒有進入靈修的路途,每天在生活中起伏,他們不可能如你所期望能知道或理解一些事情,所以你必然會接受他們的狀態或原貌,愛他們如他們的現狀。也就是說,靈修者終必能接受每個人的不同靈性成長階段,並給予相同的愛。一個嬰孩的行為本來就像個嬰孩,一個青少年的行為自然像個青少年,即使從表面看來,這個人的肉體已經很老,但他的靈性年齡可能還很幼稚,所以會有幼稚的行為與不成熟的反應。

能夠有無分別、無條件的愛,是寬恕力量的來源。因為自己會明白以前自己也曾經向他們一樣,也會做一些不成熟(靈性上)的事。這樣心輪才會啟動,就能理解、有同理心,也能產生憐憫心。

心輪發展與靈修之路
一個人的心輪展開,代表一個人已經進入靈修之路,為何?看心輪的結構,氣輪就像一朵太陽花,有中間的花心和外圍的花瓣。而冠輪看來像是兩個氣輪的重疊,它的中間有個和心輪一樣的氣輪,而外圍有另一個氣輪,有更多的花瓣。

所以當心輪啟動,冠輪的中心就會啟動,所以冠輪會被迫啟動。會看到一些例子,有些人雖然對靈修沒有甚麼興趣,但他平時就是喜歡幫助人,他的心輪是展開的,所以他雖不知道這些細節,但他的冠輪也逐漸被打開進入靈修的路而不自知。

如何區別一個聖者的意識和一個野蠻人的意識之不同?要從他們冠輪上的靈線寬度來衡量。靈線的寬度決定有多少的聖性能量或靈魂的能量進入這人的身體中。所以靈性高度發展的人他的頭上有根非常粗的光柱。較為原始的人(靈性發展較低),他的靈線細如蜘蛛絲,他所獲的的靈魂能量非常少,他的主意識受到低層物質傾向的各種潛意識影響很大,所以他可以為了私欲、生存與占有而傷害他人。

人的心輪是個人之愛,他會愛他的家人愛他的朋友。他的冠輪發展顯現的是大愛,他能感受到他未曾見面者的痛苦,感到要去幫助他們。他的愛及於所有的人,沒有邊界。

印度用Atma Namaste,它的意思基本上是說我的聖性內在(靈魂)對你的聖性內在致敬。意思是說無論你的外在如何長相,我認知你和我有相同的聖性本質,都來自於神。當你看對方的雙眼,你有時會透過他的雙眼看到他的靈魂。

在基督教裡有十誡,而耶穌將這十誡簡化為兩句話(兩誡):『愛神於一切之上,愛你的鄰居如同愛自己一般。』這是指心輪與冠輪。

當一個人愛人如愛己,也愛神於一切之上,他漸漸的會將這兩者合而為一。因為他明白愛他人之時也看到對方的神性。這時耶穌所說的兩誡就成為一誡,也就是合一的意思。與神合一,與一切合一。所謂的分別心,是透過使用肉體、情緒與意念的的力量所造成的影響,而我們的意識會感受到這些影響的能量。這讓我們離開合一的境界。

在印度常常用一個六角星的圖形來代表心輪的位置。它的現代的名稱是大衛星。根據上述的內容,這個符號就很容易理解。六角星中向上的三角形代表當一個人的心輪打開時,它就能打開冠輪而往上連接到高靈,聖性星火、神,而獲得合一的覺知,並感知所有的靈是神的一部分,而且相互間是屬於和被屬於的關係,自己是別人的一部分,他人也是自己的一部分。這個感知會從神與高靈下到轉世靈而進入心輪,這讓一個人能不只愛他所認識的親友,更能往外擴展愛所有的人。

要解釋這個,可以用水為例子。水結冰就如冰塊。這些冰塊一個個獨立的,相互間可以區別。當冰融化成水時,水互相對流,已分不出是那顆冰塊的水。當水變成蒸氣,就好像在打坐時會感到覺知擴展,可以感知他人的意識。就像蒸氣瀰漫整個空間,分不出是自己與他人,一切融合。你就可以感知他人所受的苦,自然而然的想要去幫助他們。

這便是靈修之路、合一等的精隨所在。這一切都起於心輪的啟動。

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拜訪Institute of Mentalphysics後記

緣起
由於來自台灣的學員們上完阿羅漢瑜珈課程與隱修會後還有幾天在美國,Kei老師約了位在約書亞樹國家公園(National Park of Joshua Tree)心智物理學院(Institute of Mental Physics)的管理人也是位修行者的維多利亞(Ms Victoria)小姐,讓大家能藉這個機會去認識一下與般尼克療癒在靈性上和歷史上有極深淵源的學校。

約書亞樹公園是位於南加州的美國國家公園。1994年依照美國國會通過的《加里福尼亞沙漠保護法》而成立此國家公園。在該公園裡,不只是有此心智物理學院設立該處,裡面尚有住宅區,商業區,人口還不少,一路上還看到沃爾瑪百貨商店,和一些百貨公司、超市、餐廳設點在該處。只是位置偏遠,離洛杉磯是中心需要開車將近2.5~3個鐘頭。

有關創辦人丁樂梅大師的故事
1881年,愛德維因。丁格(Edwin J Dingle)出生於英國西南角半島的空沃(Cornwall)縣。九歲時雙親去世成為孤兒。依據維多利亞小姐說,他自小就嚮往去東方尤其是中國。1900年他找到一份記者的工作移居到新加坡,在當地的海峽時報(The Streat Times)新聞社工作。海峽時報是相當大的報社,有分部在香港和上海等地。丁格先生常常在這些地區做新聞工作。就在這段時間,他走訪中國許多地方,也接觸到許多的奇人異士,看到有人可以飛跑在沙地上不留腳印,也看到有僧人可以將新鮮的水果晶體化(Crystalize)。他問這些人,如何學到這些技藝,很多都指向西藏喇嘛。同個時間,他在新加坡拜師學藝,練習一種呼吸運動法,但他的師父只教他一半,並要他去西藏一趟,才願意繼續教他,並告訴他,西藏的喇嘛正等待他去西藏一趟。於是丁格先生決定前往西藏。

那個時代,去西藏的路非常危險,他繞道經過緬甸北邊進入西藏,路上遭到猛獸和搶匪的攻擊,得了熱帶的疾病,遇到寒冷風暴,幾乎死亡。等他走到一個寺廟前時已經奄奄一息,手腳骨折。僧侶將他抬進去,住持的喇嘛看到他只說了一句話:『你怎麼這麼久才來?』因為老喇嘛認出他是以前過世的一位喇嘛再投胎轉世。

這故事要回到1,200多年前的西藏。當時蓮花生大士預見外族軍隊將入侵印度,並將毀去他所創辦的那藍答學院(Nalanda University),恰巧當時西藏國王松贊干布(唐代稱之為棄宗弄贊)也正邀請他到西藏講經,蓮花生大士就帶著幾位資深的徒弟們將許多的經書、寶物帶到西藏保存。後來,蓮花生大士的弟子們分散到西藏幾個地區,分別保有不同的技藝和能力。而丁格先生去的寺廟是其中之一,並傳承一種呼吸運動氣功法。


丁格先生在該寺昏迷了四天四夜,當他醒來時見到的是他未來的師父,是位老喇嘛。休養恢復元氣後,這位喇嘛拿來當年丁格先生前世留下的遺物雜在其他物件中,讓他挑選。丁格先生很快的就認出他以前的用品。老喇嘛在確認儀式後,確定丁格先生是以前他的一個學生的轉世,也是喇嘛,便教他蓮花生大士當年留在該寺的氣功呼吸法,讓他快速恢復健康。丁格先生也獲得一個中文名字丁樂梅(Ding Le Mei)丁樂梅先生恢復健康後在西藏待了九個月,走訪很多地方,並學習藏教的佛學奧義。最後,喇嘛要他回到西方社會教授這套技藝。

當他回到內地時,正值1911年辛亥革命,他以記者身分,在海峽新聞報上報導辛亥革命的事件過程。之後他受當時國民黨的聘請,開始繪製中國地圖,在這之前,中國並無詳細的地圖,他是第一個將整個中國的邊界和地理繪製成圖的第一人,其間他也將走訪的風土人情、經濟、農業等等記錄成書的第一人。


1911年他在大陸出版【徒步橫越中國(ACROSS CHINA ON FOOT)】。1914年他出版【中國新地圖(New Maps of China)】,該地圖隨後成為中國的標準地圖。據稱,二次大戰所用的地圖就是他的版本。1917年他透過北華捷報(North China News and herald)出版:【中國新地圖及中國商業公報(New Atlas and Commercial Gazetteer of China)】。據說這本書在當年1920年代的零售價是500美元。換算成今日貨幣應該是數萬美元。他在當時也受聘為孫逸仙先生的財務顧問。

1918年因商務到紐約,1919年再回到中國。於1921年遷居到美國加州奧克蘭市過著退休的生活。1927年他該使進行心智物理呼吸運動和靈性教導的構想,開始教授該呼吸法,他的喇嘛師父曾預言丁樂梅終將成為老師,於這一年實現。1933年,他成立非營利機構 -- 心智物理學院(Institute of Mentalphysics)。1934年在洛杉磯買下總部建築。


1941年他購下位於約書亞樹公園內數百畝的地,成為該學院的隱修中心(Retreat Center)。丁樂梅大師購買這塊地點,也有故事。他從洛杉磯市東行進入沙漠地區,經過這片荒蕪的地區時,他看見非常亮的光柱降臨在這片土地上,接著聽到訊息說,他必須買下這片地,而且不能轉賣,因為有一天將有很多的建築物會圍繞這片地,同時,將有馬路(當時是土路)開到這裡,會有成千上萬的人前來學習。

今日看來這個預言是真得實現,他們訓練了近25萬的學生練習呼吸運動法。這地區的人口逐漸密集,許多的社區和商業區就已經蓋到這塊地的西面邊緣上。據維多利亞小姐說明,全美有此強大的能量氣旋場的只有兩處,這是其中之一。而約書亞樹在全世界裡只有少數地區可以長出來,這是其中之一。

該中心的建築物非常多,住宿可以同時容納300人。所有的主要建築物排列與構想都由丁樂梅大師所設計,他是依照聖性幾何學(Sacred Geometry)的觀念來設計,而實際的建築物外觀設計則是由當時著名的法蘭克-洛依-萊特(Frank Lloyd Wright)建築大師執筆。但聽說兩人都非常固執,很難就細節達成共識。最後,萊特先生完成建築外觀,細節與內裝和建築工程,就交給他的兒子小洛依-萊特去完成。

這些建物中,最大的是照片裡的會堂,正中間屋頂有跟高柱,頂上是個倒置的金字塔,這是為了能量的目的。藏系佛教稱為密教,原因是講求靈性世界的精微能量本質,故非常重視生命能量或氣的循環和品質,因為這是修行者身上的最終呈現結果。丁樂梅大師承襲自藏系佛教蓮花生大士的支脈,自然非常重視這個重要因素。人身在這會堂裡,會感到兩個現象,在這大廳中的任何一點說話,即使是小聲說出,在其它每個角落都能聽得清楚。另外,它的大門朝正東(非磁極上的東面),加上其內幾何圖形的佈置和講台位置,可以感到一股非常強大的能量從內向門口處衝出。進門出放置一本又大又厚又重的簽到簿,由於大師過世後這大廳堂近四十年未曾打開過,讓人參觀。直到最近,經維多利亞小姐的清理又在開放讓外賓參觀。所以這本簽到簿,可以看到早期(1960年代)造訪者的簽名,非常有歷史價值,我們幾個人也隨俗簽到。

參觀後,我們幾個造訪者也在這會堂門口稍做靜坐,感受它的能量品質。是非常值得一訪的聖地。

回到般尼克療癒的故事
很早以前,當Master Co來到南加州教授般尼克療癒時,有一天他接到蔡國瑞大師的電話,蔡國瑞說,他在冥想時聽到上師要他找一個在美國失去聯絡的派別,稱為Mentalphyscis。Master Co以為他聽錯了問蔡國瑞大師,是不是Metaphysics?蔡國瑞大師說,不是的,聲音聽起來是Mentalphysics。但是,Master Co 在當時並沒有找到這個名稱的單位,這事情也就擱下。

後來是因為Master Co到東部上課,遇到年高91歲的老太太,是Mentalphysics的學生,才又將兩個曾經在古代是師兄弟(指的是蔡國瑞大師丁樂梅在西藏的喇嘛師父)的技藝能又在美國重逢。這細節在另一篇有關丁氏能量呼吸法文章內有說到。

有關丁樂梅大師的影片(一位喇嘛轉世到西方)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zfwNsOfI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