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3日 星期六

由「信解行證」談般尼克療癒

民國初年有佛教界著名護法趙樸初,因做事積極進取,被人質問:『佛教精神勸人出世。你行止不像,你真信佛教嗎?』

這位護法說:『我當然信。信是先對佛陀信賴,然後是對佛的理解,再將這種理解付諸實行,最後得到證悟。這樣一個信、解、行、證的過程循環往返,日益得到更高的境界。』

這說到學習與修行的精要:
  1. 無論學什麼東西,先忘掉過去的東西,先信在學。
  2.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認真的學,然後解。
  3. 修行,是要去實行,有了解才能實驗。
  4. 實驗後,才能確定真假,才能拿來跟以前所學的其他學問比較。
  5. 修行是循環往返的過程,理解有層次,真理也有層次,實行也有層次,是需要一層層的破解,成長。
般尼克療癒並非宗教,但在理論上跟許多宗教理論是共通的。MCKS 在教導上,也提及類似的方法:
  1. 靈性的學徒先要有信心或奉獻的能力,才能破除自己的阻礙,才能放下成見去學習,。
  2. 靈性的學徒一定要有辯證能力。學習、理解後,去實驗,再自己證實所學。
  3. 也說到,進化是一種循環向上的過程。我們會在週而復始的循環中一再的被測試或者說被淬鍊,直到純熟,通常解釋是由學習到成為習慣的過程。
  4. 真理有許多層次。有表面的意義,有符號或象徵性的意義,也有能量上的意義。一層又一層,需要透過學習與論證的過程獲得經驗。
  5. 這些修行的過程,是只有在物質時空才能快速達成,在其他的空間很難。所以有一個肉身來到這世界,是很難得的機會或好業。要保持身體健康,善用身體與壽命來幫助自己進步,不要浪費。所以,般尼克療癒法是設計給入世的修行者,也就是有家庭、社會責任的人使用。用此法,可以同時照顧到靈性與現實的兩個目的,不衝突。
這是般尼克療癒強調療癒的另一層目的,般尼克療癒不止於將身心調好,進一步是要維護自己修行的廟堂(身體)。

要達成這個目標,自己要先成為一個好的能量建築師,好的建築師先要懂得自己的身體構造和宇宙的關係。逆宇宙律法而行,只是讓自己在靈性進步上更困難,白花更多的氣力。療癒師表面上是療癒身體,實際上是要理解自己身體和能量空間(宇宙)頻率的關係。是要營造一個靈性成長良好的空間給自己。這良好的空間,通常被稱為修行的廟堂,也就是自己的身體結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